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哪个日本人的脑袋和许世友一起被日军悬赏?

抗战之“日俘系列”(3—日军遇日俘)

日本战俘在抗日战争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本八路是更特殊的群体。

第一批日本八路产生于抗战第三年,尽管只有3个人,仍是破天荒的。1939年1月2日,在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召开的庆祝元旦集会上,日俘前田光繁、小林武夫、冈田义雄三人突然上台,表示要当八路。总司令朱德当即走上台去与他们握手,表示欢迎,后来还邀请他们打篮球。

3名日俘参“反战同盟”的仪式(图注)

日本八路们干劲十足,于1939年11月创建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从最初不到10人,1945年发展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18个支部千余人。[1]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前田光繁还两次回到延安,2005年又专程到中国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前田光繁告诉中国记者,加入八路军,是他一生最英明的决定。

日俘对中国抗战的重要贡献,是在前线对日军展开心理战。日俘一方面熟悉日军内部情况,还有亲戚、朋友、同学、乡谊等老关系,另一方面了解日军的语言、风俗、习惯,在心理战场发挥了独特作用。朱德曾经说过:“日寇在华北最怕两样东西:一为日本反战同盟(由觉醒联盟发展而来),一为朝鲜青年抗日义勇队。”[2]抗战打到1939年5月,没有一个日军主动投诚[3],但之后逐渐多了起来,除了日军开始下坡路外,日俘对日军的心理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小林清是日本八路中名气较大、故事较多的一员。一次,他在山东随八路军五支队攻打日军一个据点。结果,日军小队长被打死——这是八路军的功劳,还有6个鬼子主动出来投降,这就是小林清的功劳了,因为这几个鬼子说他们是听了小林清的喊话才出来的。其实,战场喊话风险很大,如小林清的“同事”松野觉就在车桥战役中被爆头。

日军俘虏和八路军教导员(图注)

日本八路在战场喊话时,往往遇到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是否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喊话效果要想更好,自报家门当然有用。可麻烦的是,他们当俘虏的消息也很容易传回国内,累及家人。如反战日俘绿川英子嫁给中国人后,她在日本山梨县的家人就饱受歧视,其父曾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因此,不是每个参与战场喊话的日本八路能做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新四军抓到的第一个俘虏香河正男就是化名。小林清则豁出去了,每次喊话都自报家门“我是第五混成旅团上等兵小林清”,所以他的喊话效果往往不错。当然,也因为这个,他的人头和许世友一起在日军悬赏之列。

小林清的贡献还不止这些。此人在老部队是机枪手,到八路军后就干个喊话的活,嫌不过瘾,要求干老本行。谁也不敢答应,最后还是许世友特批。一次,八路军机关被日军包围,小林清抱着熟悉的歪把子机枪掩护八路军突围,面对过去的战友、现在的侵略者毫不手软,最后自己胳膊也中弹负伤,表现十分英勇,完全对得起许世友的信任和期望。日军炮兵中尉山本一三向新四军投诚后也不甘落后,对新四军1师的练兵提出建议,得到师长粟裕首肯。[4]

小林清的表现很不错了,但还有比他更“抢眼”的。秋山良造的喊话功夫过人,在日军中的名气不比小林清差,以至日军被攻打时常问:“秋山君来了没有?”不过他们两个与九州大学艺术系毕业生太田延子相比,又差了一个档次,因为她是知性美女,喊话效果天然更佳。[5]表现最壮烈的日俘当属金野博,他1944年不幸被捕,严刑拷打之下仍坚称:“只要我不死,仍要回到八路军中去!” [6]这哪里还像鬼子,简直是革命志士。日俘宫川启吉完成改造后,被日军悬赏,价值一架飞机。1945年,宫川等人在根据地被围,他不愿被俘,开枪自尽,年仅27岁。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战烈士名录,宫川名列其中,是唯一的日本人。

“反战同盟”成员在制作宣传品(图注)

日本八路在抗战期间牺牲36人(一说38人),中国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在延安专门修建了纪念碑。他们的贡献,得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充分肯定。朱德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华日本士兵积极开展反战活动,给予中方“很大的极其有价值的帮助”[7]。

下集预告:抗战之“日俘系列”(4—日本怎样对待归国战俘?)

尾注:

[1] 《中共党史资料》(第18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第162页。

[2] 《解放日报》记者:《日本工农学校周年纪念,朱总司令讲话勉努力学习》,《解放日报》,1942年5月19日。

[3] 周小东:《轮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瓦解敌军作》,《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2期,第111页。

[4] 新四军史料丛书:《回忆录》(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第138页。

[5] 赖晨:《日本女大学生被新四军俘虏后》,《档案时空》,2014年第5期,第34页。

[6] 何立波:《抗战期间鲜为人知的延安战俘学校》,《湘潮》,2007年第11期,第44页。

[7] 《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1页。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