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算的上是一位最大的枭雄,尽管他的手段比较凶残让一些人对他有偏见,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欣赏他的才华武略,对他佩服有加。
曹操做事心狠手辣,曾经刺杀董卓未果,最后被捕。当地知县陈宫一直赏识曹操的胆略,因此没有将其上交朝廷而是一起随曹操逃走了,希望可以发展大事业。然而自己找到父亲旧友,希望占住一宿,老汉为其大酒杀猪款待,谁曾想曹操误认为磨刀是要杀掉自己,就这样将老汉全家都杀掉,最后意识到杀错了。就这样得出我负天下人的原则,陈宫也是看到这样心狠手辣的人,就此别过,不再追随曹操。
曹操杀人的前提就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人,比如孔融,这是一个顽固分子,尽管学问很大,名望很高,可总是跟曹操做对。曹操很嫩恼火,最后让人寻了个不是,把他给杀了。曹操杀人有时不需要理由,不管你是孔圣人的后代,还是别的。就是皇帝的老婆有时曹操也敢杀,只要你惹曹操生气。历史上董承的女儿、付完的女儿,不都是死在曹操手里吗,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家庭对曹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之后三足鼎立,曹操对于自己的政权也是相当有手段,在曹操的治国理念当中,曹操奉行的衣着简朴,讲究一个节俭之风,并且还下达这样的命令,然而恰好自己的儿媳妇也就是曹植的妻子,就成为曹操的牺牲品。
曹操治国理念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要求令行禁止。曹操曾下令“衣不着绣,履不二彩”,以此推行节俭之风。然而发出这个命令后,撞在枪口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媳,曹植的妻子崔氏,她在出席一个重要仪式的场合,穿着绣缎,曹操看到后,就下令赐死了。(典故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个大奸雄,在历史上却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政治家。然而事实的真相真的就这么简单?曹操这么残暴?仅仅因为一件绣衣就赐死儿媳了。其实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首先说说这个儿媳的身世:来头也不简单,崔氏出身名门望族,是崔琰这个三国名士的亲侄女。崔琰曾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一心向汉。崔琰、荀彧、毛玠等曹魏谋士都一样,都想着借曹操的能力,完成大汉的伟大复兴。但利用是相互的,曹操靠着崔琰等人的辅佐,实力越来越强大,他不甘心当个邺侯,他心里想的是称皇称帝。
曹操建立魏国,忠汉派谋士崔琰、荀彧、毛玠等人的反对异常激烈,只因违背了祖制“非刘不王”。为了清除建立魏国社稷的阻力,曹操就只能网罗各种罪名打击崔琰等人,最后赐死崔琰。曹操生性多疑,杀了崔琰,儿媳崔氏自然而然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杀她心里就不痛快。
曹植与曹丕争夺魏王世子的斗争过程中,形势对曹植越来越不利。曹植过于虚华浮丽的性格让他在曹操面前越来越不得宠,这种情况下,崔氏的处境也随之越糟糕。可笑的是崔氏还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还身着锦绣之衣出席重要仪式,或许这就是典型的不作就不会死。
杀儿媳崔氏,也有另外一种解读:曹操对曹植的警告。曹操是想用这种方法告诉曹植,继承将来的魏国社稷的是曹丕。你曹植作为没有继承权的王子,现在我还能容你,继位后的曹丕未必能容你,若想善终,你就老老实实做好本分。如此一来,既保全了曹植的性命,也成全了曹丕,而这一切的代价不过是杀一个不受自己待见的儿媳。
外儒内法说的就是曹操的为君之道,他执法一向严明。他用儿媳的人头昭告天下:“若谁违抗我,即便是亲如儿媳之人,孤亦可照杀不误。忤逆孤的发令,崔氏的后果就是你们的人生缩影。”
看似残暴的背后,一来打击了崔氏,二来警告了曹植,三来严明了法度。所以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才智,杀个崔氏就一石三鸟,实乃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