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万历皇帝明神宗

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48年,前十五年明神宗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推行国家改革,使得国家欣欣向荣;后三十年明神宗就像换了个人,不出工不出力,名副其实的消极怠工,造成了群臣无首,朝堂紊乱。大明王朝的衰败是从明神宗开始的,而明神宗的堕落却是从懒政开始的。其实,明神宗并不是一个笨皇帝。他十岁登基,在位48年,取得了万历三大征(即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胜利,大明王朝曾经一度呈现出中兴的良好态势。但是,在万历中后期,明神宗懒起来。特别是申时行当了首辅后,阿谀奉承,顺从明神宗做了三件懒政决策,让大明王朝彻底走向下坡路。

第一项懒政就是奏章留中(将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那时候,大臣们上奏皇帝的意见和建议、下级机关向皇帝递交的报告和请示,都是用章和奏这两种公文形式向皇帝表达的。皇帝总揽国家全局,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章奏。但明神宗对批阅章奏非常反感,于是,申时行便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章奏留中。这可是一项要命的改革,自此,大臣们的章奏可以留在宫中,明神宗可以看,也可以不看,更不要说批示了。黄河闹水灾,灾民们四处逃难,可是,关于处理这事的章奏被留置在宫中,大臣们束手无策。

明神宗的第二项懒政就是进呈经筵(为帝王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讲义。经筵其实就是政治学习。在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开始就实行了经筵制度。皇帝要定时主持召开经筵,皇室子弟、朝中重臣都必须无条件参加,而讲课的人则是从全国选拔来的各方面的泰斗人物。其实,这是提高皇帝和大臣们自身素质的一项重要渠道。可是,参加经筵很费时间,并且枯燥无趣。于是,明神宗烦了。明神宗一烦躁,申时行马上就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进呈经筵讲义。

自此,皇帝可以不参加经筵,只需要有人在会后把主讲老师写的讲义材料呈递上来,皇帝看看讲义材料就可以了。其实,明神宗每天在宫中与宫女们厮混,哪里有时间看经筵讲义?不过是一种托词罢了。久而久之,明神宗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知识也就慢慢落伍了。

明神宗的第三项懒政才是大明王朝彻底崩溃的祸根。在大明朝,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与大臣们商讨一些国家大事。遇到官员升迁或者新入仕途的官员,皇帝都要接受这些官员的朝拜,给这些官员一些鼓励。可是,这些仪式费时费力,特别是早朝,让明神宗感到睡不好觉。于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月,明神宗便终止了这种朝拜仪式,废除了早朝制度。最为荒唐的是,皇帝必须参加的太庙祭祖活动明神宗也不再参加了,改由别人代替自己。

万历中后期,明神宗30年不上早朝,不看章奏,不见朝中官员,不祭祀祖宗,不处理一切事务,整天只知道在宫中吃喝玩乐。因此官员补录、升迁、丁忧等需要皇帝表态的人事安排都没有办法进行。由于自然减员,御史台和各衙门人数越来越少,有些州府甚至二十多年没有主官。

明神宗以后,纵然两位继任皇帝也很努力,但是,因为明神宗的懒政,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不到30年,便灭亡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