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象征孔家文化的衍圣公孔德成,日本人也积极拉拢,而孔德成始终不为所动。早在1935年,日本政府即曾邀请孔德成去日本参加“斯文会”(即孔庙)的落成典礼,鉴于当时形势,孔德成借口推辞未去,后来日本方面又在曲阜设宴邀请,孔德成也推脱有病拒绝赴宴。1938年1月3日晚,就在曲阜陷落的前一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率部护送孔德成夫妇离开孔府,前往武汉。在武汉,孔德成发表了抗日宣言。后武汉陷落,又转往重庆,蒋介石特在歌乐山为其修建了奉祀官府,并且邀他参加国民参政会。
有关中国各党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晚清时期开始陷入激烈的纷争。由于中国国势衰弱,几乎遭列强瓜分,中国人现代兴革的努力中,包含了对传统的批判,主宰中国读书人心灵近二千年的儒家思想,成为众所之矢,反儒家思想一时成了文化界的主流。今天,儒家思想似乎又成了民族复兴的文化象征。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全面崩溃,蒋介石除了将大批的黄金运到台湾之外,也将故宫的中华瑰宝以及象征中华道统的孔家后代带到宝岛,作为将台湾建为“中华文化复兴基地”的基本阵容。
在这种背景下,孔德成在台湾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既延续了孔家的香火,也肩负了在台湾和海外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责大任。所有的祭孔典礼,孔德成是理所当然的奉祀官。19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陆进入“文革”的动荡,“三孔”遭到严重的破坏。同一时期,台湾每年举行祭孔仪式,越来越讲究,颇有春秋古风,两岸形成强烈的对照。2008年,孔德成病逝于台湾,享年八十九岁。此时的中国大陆,早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孔子又成了民族复兴的象征,“孔子学院”成了中国文化扩展海外的开路先锋。历史绕了一大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图1 1938年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沃尔特•博萨德由山东曲阜发出报道,将自己的小汽车陷入泥中的照片刊登在杂志上。
图2 1938年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沃尔特•博萨德由山东曲阜发出的报道。图为孔林的土坟。
图3 1938年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沃尔特•博萨德由山东曲阜发出的报道。图为孔庙庄严宏伟的大成殿。
图4 1938年1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出由曲阜发出的现场报道,标题为:中国最神圣的寺庙落入日本人之手:孔子的坟墓。
图5 1938年1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出由曲阜发出的现场报道,对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作了详细的介绍。图为年仅十八岁的孔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