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唐朝大宦官曾建'海底水晶宫':宫内鱼虾轻灵游动

在海滨胜地的一些顶级酒店,“海底餐厅”是当前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其中最富盛名的是马尔代夫的伊哈特水下餐厅,位于印度洋海平面下六米处,以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拱形顶及墙壁,客人就餐时,头顶与身畔都有珊瑚礁与热带鱼的海洋景色映现在玻璃上。

建造海底水晶宫一样的建筑,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传为唐人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中记载,中唐时权倾一时的大宦官鱼朝恩就兴建过这种形式的居室:“《南康记》曰,鱼朝恩有洞房,四壁安夹琉璃板,中贮江水及萍藻、诸色虾,号‘鱼藻洞’。”

从文义来看,它是在一组大型轩堂当中隔离形成的单元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四面墙壁均嵌有双层玻璃(古人称为琉璃),形成夹层,夹层内灌满江水,并且植有水草、浮萍,还养着不同种类的活鱼虾。人处其中,四周的玻璃夹墙水光漾动,藻草与萍叶漂浮,鱼虾轻灵游动,仿佛置身水底的洞穴内,因此叫做“鱼藻洞”。

唐代能制造微带青色的透明玻璃,不过,并没有轧制大块平板玻璃的技术。一种可能的做法是,利用木材甚至金属将墙面做成方格式框架,再以小片玻璃平板逐一嵌满方格。

元人李材《解酲语》中则写到一座用水晶做夹壁的亭子:“燕帖木儿奢侈无度……又于第中起水晶亭,亭四壁皆水晶镂空,贮水养五色鱼其中,剪彩为白苹红蓼等花置水上。壁内置琥珀栏杆,镶以八宝奇石,红白掩映,光彩玲珑,前代无有也。”元代权臣燕铁(帖)木儿在府邸内建成“水晶亭”,把一座亭子的四面墙壁都嵌上双层水晶板,形成中空的夹层。夹层之内则注满水,涵养色泽斑斓的鱼儿,另外,还用绫罗剪成白色的萍花、红色的荷花等等多种花草,一起置于透明夹壁内,于是,整座亭子的四壁上都是锦鱼浮游、花草摇曳的生动景象。大约是怕人不小心撞坏水晶壁,亭内安设了琥珀栏杆,栏杆上镶嵌各种宝石作为装饰,与夹壁的水景互衬,绚美而奢侈。

水晶亭与鱼藻洞一样,把观赏水箱与小型建筑结合为一体,亭内是一处可以休息、宴饮的封闭性场所,然而,四壁上的水晶夹层无论日夜都可以透入日辉月华,无疑有着很好的采光性。同时,四壁上鱼影不定,花草摇漾,形成活泼的动态墙景,并向亭内投下变幻的映影。更何况,水晶夹壁与壁中之水还会产生光的折射,在亭内外都制造复杂的光影效果。可以想象,如果在亭中或亭外点起灯烛,那么一定会形成很奇妙的梦幻场面。

描述起来很美,但是真实性仍然会引发现代人的怀疑。很大的可能性是,鱼朝恩、燕木帖儿甚至其他人确实曾经尝试建造四壁为透明水箱式墙的房、亭,也获得了一时的成功,只是实用效果未必理想,维护也很困难。且不说这种特型建筑在材料、技术上的要求,“玻璃房”内冬冷夏热,在没有空调的时代,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所以鱼朝恩等穷奢极欲者即使真的坐拥一座带水景的透明亭阁,也未必能在其中坐得住。

宣统元年(1909年),隆裕太后在紫禁城延禧宫内建造一组类似样式的建筑,题匾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记载中将这组规模不小的西式钢结构楼阁描写得分外迷人:“掘地为池,深丈余,宫立水中央……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清稗史》)然而,实际上,武昌起义爆发以后,造到一半的灵沼轩便停工搁置了。

至今,灵沼轩由砖石与钢材组成的框架仍然矗立在紫禁城内,风貌独特,帮助我们想象历史上曾有过的类似建筑。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