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冬天到了没有空调的古人冬天如何御寒?

冬天到了,尽管还是有很多“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美丽姑娘,但是更多的人已经默默选择了保暖的秋裤、绒裤、加厚打底裤,甚至羽绒服啥的,总之就是在保暖的路上各出奇招。但是,你知道在古代,还没有棉织品的时候,人们是怎么御寒的吗?

当然,因为朝代不同,服饰也会不同,对各阶级的限制也不同。

   众所周知,现在人们冬天常用的棉衣、棉被什么的,其实被广泛应用,也没多久,因为棉花是从明朝才开始传入的。而在明朝以前的冬天,古代人都是用什么御寒的呢?

首先在冬装上,衣料主要有丝、麻和毛料。当然,丝织品一般都是上层人士使用的,丝织品包括绫、纱、罗、绢、缎、锦等,厚薄也各有不同。缎和锦都是比较名贵的衣料,明清时期,也只有大富大贵的有钱人家才能用来制冬衣,而在战国时期更是名贵,只用来做衣服边缘的装饰。

而贫民一般都用麻布,是麻或者其他植物的纤维,制成线,再织成布。由于当时的工艺还不太先进,所以这种布料比较粗糙,一般都是贫民穿。

当然,古人的冬衣不止一层,那时候已经有两层的“裌衣”了,外面一层,里面衬一层,是外袍,类似于现在的深秋的时候穿的厚风衣。天再冷一些,人们就会在衣服里塞上东西。棉花破击之后的明清塞的是保暖性能比较好的棉花,但是在棉花传入之前,也就是明朝之前,人们在衣服里塞的是“丝绵”,就是人们养蚕缫丝的下脚料,简单点将就是蚕丝,又轻薄有保暖。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人们已经学会用动物毛制作衣服了,当然毛纺织品在汉魏时期还是普遍制作成毡褥,直到两晋的时候才广泛用于服装。

当然,冬天保暖少不了皮草,各类动物的皮毛,保暖效果也是杠杠的,不过这从古至今都是有钱人用的奢侈品。

保暖除了衣服,还有手套、帽子等,也很重要。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经发现了露指头的短手套,看来古人那时候都已经很潮流了啊。而到了北朝和明代时期,手套更是各式各样,刺绣花纹十分的精美,放到现在看都是十分精美的。

而冬天用的保暖的帽子,在漫长的时期里更是多种多样,比如《红楼梦》里老年人头上戴的那一圈抹额,除了又遮挡发际线修饰脸的作用,还有保暖的作用,民间多用塞了丝绵的布扎在额头上,或者带头帕。除此之外,还有“卧兔儿”和“昭君套”。卧兔儿是用动物皮做的一种女士的皮毛,带上比较好看,像头上窝了一个兔子,非常的可爱。“昭君套”是一种没有顶的皮帽,一般是富家子女带的。

   而古代的男子戴的御寒的帽子叫做“风帽”,不仅能御寒还能抵挡风沙。而到了明朝的时候,连暖耳都有了,功能与如今的耳暖子相似。

真是不得不佩服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啊!比起非洲人流传的“渴死不挖井,饿死不种地”的传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真的是太勤劳了,为了活下来,一直在努力!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