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郑和是伟大的太监,高大威猛,知识渊博,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促进了国际贸易,那么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寻找建文帝,还有其他的目的么?
郑和原名马和,看这个姓就知道其是穆斯林。元朝灭亡后,云南少数民族女的作为营妓,10岁以上男子被处斩,10岁以下阉割做太监,燕王朱棣见马和胆色过人,便留于身边,马和等于朱棣的玩伴,从小一起长大,后来朱棣称帝后,但是建文帝一直都是朱棣的阴影,朱棣建立众多特务机构,寻找建文帝。于是派马和出洋,一是为了传播明朝,万国来贺;二是寻找建文帝,朱元璋为警惕前朝太监灭国的教训,在宫门口写到,太监出口者斩,随后朱棣赐姓“郑”,从此便改称为“郑和”,官位上升至正四品官员。
当然,郑和也有自己的原因,那就是寻找麦加。郑和的父亲和祖父均是元朝在云南的贵族,元朝时期,地域辽阔,阿拉伯半岛均是元朝统治区域,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走陆路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元朝灭亡之后,路陆断绝,丝绸之路也走不通了,只能从海上走,寻找麦加。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来之后,永乐大帝死了,之后群臣上书新皇帝要求停止郑和下西洋,此时的郑和也已60多岁。郑和天天给皇帝写信,希望出海,此时的明朝从万国朝贺已变成只有两国觐见,于是郑和有了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机会。
我们再来说说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首先面子工程是做到了,真的是万国朝贺,据记载,郑和出使过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索马里、菲律宾、马尔代夫等30多个国家;其次寻找建文帝,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明确记载,如果郑和找到了建文帝,他还有出海的机会么。最后一次出海,郑和到达孟买南部,拔了一颗牙给了海军上将王景弘,让他带回去给皇帝,对皇帝说我死了,先帝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之后郑和徒步寻找麦加。至今郑和墓有南京的衣冠冢、三宝太监冢,真身墓不知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