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和尚有何情结:武则天为何迷恋和尚?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历代史家褒贬不一,争论甚多。遗憾的是,但凡以武则天为主角的相关影视、书籍虽不胜枚举,却大都集中于其个人生活和宫廷政治斗争的恩怨情仇上。
着重提及的都是与此相关的那些男人女人,包括两个丈夫(唐太宗、唐高宗),情敌(王皇后萧淑妃)、政敌(长孙无忌、上官仪)、四子(弘、贤、显、旦)一女(太平)诸侄(武三思、武承嗣)、面首情人(薛怀义、二张兄弟)、心腹(李义府、许敬宗、上官婉儿)…
唐朝之所以让后代中国人无限怀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气质和胸襟。事实上,有唐一代290年,21位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崇尚佛教。唐太宗以后,高宗、中宗、睿宗在信奉道教的同时,也都提倡和利用佛教,但把佛教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的,则是女皇武则天。那么武则天迷恋“和尚”的玄机是什么呢?
武则天的母亲崇尚佛教,对其影响不小,武则天自称“朕幼崇释教,夙慕皈依”。唐高宗在位期间,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参与了他的一切崇佛活动。高宗李治自显庆以后,由于风疾严重,百官表奏,皆由皇后武则天掌握。从此起,武则天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高宗无异,故时称“二圣”。李治死后,中宗即位,武则天便谋划篡位。
佛教信徒僧法明等伪造的《大云经》和菩提流志重译的《宝雨经》,为武则天以周代唐制造了神话舆论,暗示武则天当做天子,并把它说成是佛的意志。在佛教势力的支持下,天授元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虽然登皇位的过程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一旦木已成舟,多数人便识相知趣,对武则天溜须拍马的大臣也越来越多。佛教徒为武则天以周代唐出了大力,她当然要加倍给予回报,在她当女皇以后,扶植佛教更加积极。在武则天的亲自参与下,佛寺翻译了八十卷本《华严经》。武则天还把禅宗北宗开山僧神秀请到神都洛阳,给予“肩舆上殿”的特殊优礼,她本人“亲加跪礼,时时问道”。
她还屡次派遣专使邀请禅宗南宗始祖慧能进京。在洛阳城北邙山的白司马坡铸造大佛像,令面首(男宠)白马寺寺主薛怀义造“高九百尺,鼻如斗斛船,中容数十人”的佛像。
武则天还命天下诸州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制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改变了建唐以来道教排名在佛教之前的传统政策,以提高佛教的社会地位。她迎法门寺佛骨时,“敕口岐阳施绢三千匹”,赐胡僧惠范官“三品,封公”。
武则天利用佛教佛经大做文章,主要是因为当时她直接面对的政敌是李唐家族。为了夺取和巩固皇权,她需要制造各种舆论,其主要措施之一便是扬佛抑道,用以贬黜李氏皇族。因此在武则天统治期间,佛教备受崇奉,达于极盛。
武则天晚年,生活奢靡,广建宫室,大兴土木,又将大量钱财用于佛事,国家府库为之枯竭。而且上行下效,其后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等参政女性在这些方面也深受她影响,却全无她的文治能力和政治才干,“女祸”成为帝国体制必须消除的大患和政治清明的障碍,却不仅是传统官员的男性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