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唐朝名将祖坟被挖,为何最终还偏袒“行凶”之人?是大智若愚,还是迷糊蛋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挖祖坟绝对算的上是对人最大的羞辱,然而在唐朝时期有位名将祖坟被挖,最终还偏袒“行凶”之人,那么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大唐能够成为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与君臣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朝廷山人才辈出,而郭子仪则是其中之一,是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他一生侍奉过四位皇帝,资历极深,唐肃帝封他为汾阳王。

虽是被封为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慷慨率直,为人宽厚,王府中的大门也是随意打开的,就连下人也可以随意进出大门,除此之外,善待部下,对皇帝忠心耿耿,这样一位合格的臣子实属是后世人臣之榜样。

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这一年,郭子仪已经五十八岁了。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的时候是四十七岁,死的时候也不过五十四岁。而郭子仪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已经将近是花甲之年了。这一年,他正好在汾阳老家守母丧,却突然收到皇帝的勤王诏书。已经昏聩不堪的唐玄宗在几乎无将可用的情况下,终于想到了这位老将,并命令他移孝为忠,即刻返回军中。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夺情”复出的他一战而收复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斩杀叛将周万顷,不久又在河曲击败叛军,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等地,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一时间,在河北站场上,唐军节节胜利,叛军前期占领的郡县纷纷反正。正当郭子仪与李光弼配合,几乎快要收复整个河北地区,准备要直捣叛军老巢范阳的时候,长安失陷的消息传来了。紧接着,玄宗流亡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李亨继位后发布的第一份诏书就是令诸军班师回援,以拱卫灵武。于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只好放弃原有的作战计划,率军赶赴朔方行在。

公元757年,六十岁的郭子仪被唐肃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领兵部尚书衔,同时兼任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以辅助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广平王李豫实施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的计划。由于诸将英勇奋战,再加上引入了回纥等外族兵力,唐军进展顺利,当年便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至年底,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均已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位列三公,赐爵代国公。但郭子仪的二儿子郭旰在进攻潼关的战斗中为国捐躯了。

公元758年八月,肃宗召集九大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安禄山已死),因对武将怀有忌惮之心,肃宗未设元帅,只派了个宦官鱼朝恩居中协调。由于各军难相统属,缺乏统一的指挥,又遇到了极端天气,在相州导致大败。一直妒忌郭子仪的鱼朝恩趁机把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公元759年五月,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解除军权,留在长安任职。

在接下里的几年里,郭子仪兜兜转转,几起几落。再次带兵已经是四年后了。公元763年,绵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在新继位的唐代宗李豫的手里被平定,大唐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以为太平日子马上就要来了。让人惋惜的是,当年年底,西线却传来吐蕃入寇的消息,宦官程元振隐瞒军情,再加上唐朝大军多在东线,西线几乎无兵防守,吐蕃大军长驱直入,竟一下子攻陷长安。代宗被迫出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启用郭子仪为关内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此时已经是六十七岁高龄了。姜还是老的辣,郭子仪采用疑兵之计,以少胜多,只用了十五天便收复了长安。

在接下里的岁月里,郭子仪一直在外东征西讨,先后平定了仆固怀恩叛乱和华州节度使周智光叛乱,又多次成功抵御了吐蕃的入侵。直到公元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郭子仪被德宗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八十三岁高龄的郭子仪终于等到了退休的一天。两年后,郭子仪寿终正寝,病逝家中。皇帝废朝五日,率朝中大臣亲自为郭子仪送葬。为了显彰显郭子仪的功勋,皇帝特意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历史上不乏功绩非凡之辈,韩信以一身兵勇取得了兵仙的称号,一生谨记知恩图报,一心报效刘邦,面对项羽的贿赂他不改初心,面对门客的劝谏,他直言拒绝,待汉朝建立,他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他的灵魂被困在深宫里,死不瞑目。宋朝大奸臣秦桧,作乱朝纲,诛杀贤能,可最终还是被后世帝王耻骂,铜塑之身跪立岳飞像前,千年之久。这些朝臣或忠或奸,可无一人善终,流芳后世。这背后,是因为,他们能力还不够或者是手段还不到家吗?不,一切的原因,只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的真谛。

唐代朝臣郭子仪,凭借着无人能比的度量,和超人的政治学识,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四代朝老,被后世臣子奉为争相学习的榜样。

在家中,面对妻女,他也没有丝毫的架子,有一天,一个武将正要去边疆,便去了王府要和郭子仪告别,当他看到郭子仪就像一个朴实平和的下人时,完全惊呆了,当时,郭子怡的妻子和女儿们正在梳妆打扮,而堂堂王爷就站在一旁,给她们打水和递毛巾,没有一丝威严。其实,他的孩子也经常“劝说”父亲,说:“你有这么高的地位,但不尊重自己,不注意自己的隐私,堂堂王府,竟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甚至可以观察你睡觉和休息的地方。”

但郭子仪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笑着回答,“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养的五百匹马,他们吃的食物是由朝廷提供的,而且我还有数千名下属,他们也吃着朝廷的粮饷。我已经到了这个位置,作为一个臣子,已经不能再提升了,同样也被许多人盯着,没有退路,如果我大门紧闭,建起高墙,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私下做什么勾当呢。如果有一天有人借此告状,而一些贪功的人也会落井下石,那时候,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无济于事。索性我就敞开大门,一举一动都让人看到,就算有人想诬告,也没办法。”如此,郭子仪还真是大智若愚,懂得生存之道。

郭子怡做事一丝不苟,不让任何人抓住把柄,他曾经严格禁止在营房骑马,违令者会受到惩罚,有一天,郭子怡妻子的奶妈的儿子,违反了禁令,被都虞侯乱棍打死。事后,郭子怡的儿子们在他面前哭诉,指责施刑者打死他们府上的人,但郭子仪并没有对施刑者生气,而是将儿子都斥退了。第二天,郭子仪把这件事告诉了幕僚,叹了口气:“我的儿子都是奴才,他们不欣赏都虞侯做事严肃,而仅仅是疼惜奶妈的儿子,这样的人,就是当奴才的料。”

郭暖和升平公主吵了一架,骂道:“你就仗着公主的身份,和有一个做皇帝的父亲,我父亲只是不稀罕做皇帝而已!”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让公主大发雷霆,回到皇宫便向父皇告状,岂料到父皇竟然赞成这话,唐代宗说:“他没有错,若不是郭令公不想当皇帝,否则天下就不会轮到我们家坐了。”他命令公主回家。当郭子怡得知此事后,他将郭暖关了禁闭,又亲自去向皇帝认罪,皇帝只是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不用关心子女夫妻之间的事。”但郭子怡回来后,还是用杖刑惩罚了儿子。

郭子仪做事这样滴水不漏,即便皇帝不追究,但他还是恪尽职守,谨记自己臣子的身份,不会去让皇帝猜忌,如此他才能在云波诡谲的官场生存下来,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家族。

据史料记载,郭子仪待人宽厚,赢得人心,因此部下都很忠心,也很尊敬他,但是树大招风,由于他手握兵权,所以朝中一些大臣会孤立诋毁他,经常会挑他的毛病。不过皇帝很信任他的能力,每次皇帝命令他出兵,他都会准时地在那天出兵,不落得任何把柄。

郭子仪的名声很好,当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不给任何人行礼,但郭子仪派人去和他商量事情的时候,他看向郭子仪,对使者说:“我不给人行礼,但若是郭子仪的话,我就会行礼。”不仅是外来使臣,同在朝堂的大臣也钦佩于他。唐德宗有一次下了禁令,不让人在帝王陵附近屠宰,可郭子仪的下人违反了禁令,于是便有一个大臣揭发了此事,可另一个大臣当时还劝,应该多为他考虑,但这位大臣则是认为,他的声望已经够高了,应该让新皇知道他并没有太厉害。

一年,他家的祖坟被盗,许多人认为他会借机发挥,但他一向宽厚,只是跑到皇帝面前哭了,说:“我这么长时间掌握兵权,我一直禁止士兵毁坏他人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被盗,看来这是老天的意思,老天在谴责我,所以这不应该是人所做的。”如此,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毕竟当事人也不是太在意。

后来这位被人怀疑盗坟的宦官鱼朝恩还要宴请他,这让郭子仪的部下认为是鸿门宴,不会有什么好事,他们要陪同,但郭子仪拒绝了,他只是带着几个仆人就去了,这让鱼朝恩很吃惊,也很疑惑。郭子仪也给了他答案,将民间的传闻和部下的提议都告诉了鱼朝恩,听到这样一番话后,鱼朝恩才知道他的大气量,还被郭子仪的德行给感化了,甚至是哭了。

781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安然辞世,谥“忠武”。忠心可鉴,英武一世。这个谥号精确地概括了老英雄郭子仪的一生。郭子仪一生宠辱不惊,受宠时,恃宠不骄;失意时,不忘初心,忠心依旧。当时代宗任命他为尚书令时,他谦虚低调,恳辞不受;而在他几度失去兵权时,他也没有因怨生恨,报国之心依旧如故。对于屡次打击他甚至挖了他的祖坟的鱼朝恩,郭子仪还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称系自己带兵不严,士兵挖了百姓的坟,百姓便同样报复他。这其实也是他的自保之举。可见,郭子仪不但是位英勇的武将,还是位睿智的智者。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