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1930年蒋介石如何在敌我悬殊的中原大战中取胜

1930年,在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倒下之后,中国大地并没有实现太平。蒋介石和阎锡山等新的军阀又开始了新的混战。双方的参战兵力超过了120万,在这场空前规模的大战中,蒋介石如何依靠自己的手段和能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一、各派势力不均,最后引发了中原大战

1926年,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积极准备力量,计划派出军队进行北伐。这年年底,蒋介石统率10万军队踏上了北伐的征程。当时他们的主要敌人是两湖地区的吴佩孚、东南地区的孙传芳、东北的张作霖以及山东的张宗昌。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北方军阀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在北伐军进攻吴佩孚之时,西北的冯玉祥夹击吴佩孚。在北伐军占领江南准备进军中原的时候,山西王阎锡山反戈一击,开始进攻势力最大的张作霖。虽然张作霖的军队数量最多,有将近40万之众,但是阎锡山、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的军队加在一起有100多万。在这样的压力下,张作霖选择了放弃京津地区,退回了自己东北的老家。

既然天下太平,这些新的军阀也就开始瓜分天下了。冯玉祥首先占领了中原地区,阎锡山占领了河北和北京,最为精明的是李宗仁,武汉、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都在他的手里。蒋介石辛苦了一圈,自己的地盘还是江南半壁江山。但是蒋介石换来了全国名义上的领导权,这对于政治手腕极强的蒋介石来说十分有利。蒋介石以中央的名义下令裁军,当然这里说的裁军是裁撤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的军队,而蒋介石的军队一直在扩充。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傻子也知道下一步蒋介石想干嘛。在裁军过程中,冯玉祥首当其冲,因为他的军队最多,足足有40万之众。在蒋介石的种种政策之下,另外三方决定联合反蒋。

二、韩复渠、石友三先后投降,西北军几乎崩溃

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三人公开反蒋之后,两大集团的军队开始了一场大厮杀。其中中原是最主要的主战场,主战力量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李宗仁的军队主要在湖南、湖北地区和蒋介石军作战,根本无法支援西北军。阎锡山真不愧是商人本色,他派出了军队支援冯玉祥,而自己的老底子没有一点问题。他自己似乎是在坐山观虎斗,他也是此后三大军阀中损失最小的一个。冯玉祥的西北军战斗力十分强悍,在战争爆发的初期一路攻城拔地,蒋介石军一时间似乎难以招架。但是时间一长,西北军的问题就出来了。西北军的后勤不足无法长期作战,此外西北军的武器也不行,很多士兵还使用着大刀。

中原的战事逐渐陷入了僵局,蒋介石军依靠良好的装备和充足的后勤稳住了阵脚,双方开始进入拉锯战。在战场上无法取胜,那就只能通过政治解决。蒋介石的智囊团果然不是吃素的,他们发现了西北军内部的致命弱点。第一是内部关系,冯玉祥对待手下的将领们十分粗暴,动不动既打又骂,将领们人心不服。第二就是西北军没见过世面,冯玉祥的西北军是几大军阀中最穷的部队,没有见过什么花花世界。这样的军队用金钱和女人就可以解决问题。果不其然,在蒋介石的封官许愿下,对冯玉祥早就心怀不满的韩复渠、石友三先后倒戈。冯玉祥想把自己的军队撤回西北,但是已经占据中原的士兵们不想再回西北。就这样又有一大批军队投降蒋介石,冯玉祥大败亏输,西北军全部崩溃。

三、张学良的态度至关重要,阎锡山见好就收

在中原大战过程中,有一个人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张学良。他的父亲一代枭雄张作霖已经在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成为东北军的首领。当然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张作霖的儿子,谁会搭理这个废物。中原大战中双方陷入了焦灼状态,双方都在拉拢张学良。因为此时张学良手上还有将近40万军队,换句话说,张学良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双方都派出特使前往东北游说张学良,张学良也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加入蒋介石的一方,将将来自己可以和蒋介石平分天下。而加入反蒋联盟就麻烦多了,那是和李、阎、冯三人四分天下,搞不好还要再和他们来一次大决战。这样算了,自己是得不偿失的,事实证明这个花花公子终于聪明了一回。

拿定主意之后的张学良率领20万东北军的精锐力量入关,他的目标是阎锡山和占据天津城内的桂军(李宗仁)。阎锡山本来就是首鼠两端,而李宗仁在天津的部队不多。在东北军的攻势下,北平和天津等地很快就落入了张学良的手里。此时冯玉祥的军队已经崩溃,李宗仁的军队在湖南也是处处挨打,阎锡山见大势已去决定和蒋介石和谈。经过各个军阀的一番你争我夺,阎锡山继续固守山西做他的山西王,冯玉祥将老本赔的干干净净,李宗仁也只能回到广西以图东山再起。蒋介石确立了自己在全国的威严。而张学良梦寐以求的得到了北平、天津等地的控制权,不过他没有高兴多久。还不到一年,九一八事变就发生了,他拱手把数千里山河送给了日本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