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揭秘明朝史上的中都凤阳: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

“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这首诗句描绘了明中都当年的盛况。明中都城坐落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北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占地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太祖朱元璋集2000多年来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侈的都城。其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洪武二年八月,全国统一,朱元璋召集诸老臣,议论建都之地。明太祖听了大臣们关于在长安、洛阳、汴梁、北平等地建都的意见后,认为“所言皆善,唯时不同耳”,随后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朝臣多是淮西人,都愿意衣锦还乡,“皆称善。”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诏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后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意,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又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故改作凤阳。

明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消耗巨大,建筑所用的木材,不仅“令天下名材至斯”,还遣使到尚未归入图籍的附属国“求大木”。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所有的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绣的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明中都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特别是宫殿布局,却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

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较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边城墙开一门,南日午门、北日玄武、东日东华、西日西华。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高二丈”。每边城墙亦开一门,南日承天、北日北安、东日东安、西日西安。两城的东、西华门和东、西安门,位置皆设在东西两墙的南部,使得宫阙在守卫上更加严密。

明中都的布局,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南起凤阳桥,跨涧水进中都城的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经大明门,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禁垣的承天门,再经端门,过外金水桥,进皇城的午门,过内金水桥,入奉天门,穿过三殿,进后宫,出皇城的玄武门,经苑囿,越凤凰山巅,出禁垣的北安门,下凤凰山,上玄武街,直至中都城正北门(未建)。这条全长近7公里的轴线两侧,规整对称地排列着许多建筑。皇城内正殿左右为东西二宫,两翼为文、武二楼和文华、武英二殿;后宫两侧序列六宫。皇城午门南面,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坛。这种布局体现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传统,故比以前王朝宫殿安排的更为森严。不仅如此,大明门广场东西两侧,左为城隍庙、中都国子学,右为功臣庙、历代帝王庙。广场前垂直于大明门的洪武街两旁,为左右千步廊。平行于大明门的云霁街东西两端,遥相对称的是鼓楼和钟楼。这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从外城到禁垣之间在建筑上的层次和深度,而且把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明中都罢建后的600年间,经历了巨变。到清代,康熙六年(1667),移凤阳县治于旧皇城内。乾隆二十五年(1775),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焚烧龙兴寺、鼓楼等。明中都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大部分宫阙殿宇现已尽毁,仅存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由于中都城是建在高亢的原土层上,至今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因此地层不乱,遗物仍在原位,遗址清晰可辨。都城内外,殿宇基址势如山峦,门阙台基高若冈阜;白玉石街、内外金水河、金水桥等基址和故道尚在;故宫井等几口大井仍可使用;护城河宽达70余米;中都城北垣和东垣,各有400余米长的一段土垣,高出地面近10米;禁垣四面墙基被辟为公路或大道;皇城的西墙和南墙西段,基本保留着昔日的雄伟气势;午门和西华门,仍可见当年的恢宏气魄。特别是午门基部须弥座浮雕及城内石雕,更是我国历代都城中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目前,凤阳县已启动皇城内外民居的征迁工作,着手将明中都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