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老而又恐怖的苗疆蛊毒是否真实存在?蛊毒起源在苗疆,但是具体的发源时间、由何人创造却不得而知,最早记载蛊毒一说的文字是甲骨文,可想而知蛊毒应该是在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而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到蛊毒的制作,欲炼蛊毒,须将百种剧毒之虫藏于瓮中,让这些毒虫互相残杀吞噬,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蛊王。而蛊毒又与巫术相结合,这也有了苗疆巫蛊之称。蛊毒在苗疆被称为“草鬼”,而且这个害人的秘技只传女不传男,所以当时也有人称会巫蛊之术的女人为“草鬼婆”。
蛊毒的种类多不胜数,有以家庭六畜命名的蛊毒,也有昆虫动物命名的蛊毒。而且也让受害者防不不胜防,据说蛊可以加在受害者饭菜、茶水中,更难幻化食物形状,给受害人吞食。后来蛊毒在各种武侠小说中也不断的被加工描述,例如蛇蛊,金庸的《笑傲江湖》中的苗人蓝凤凰就是使用蛇蛊的个中高手。而情蛊和金蚕蛊也是被人们讨论的最多的一种蛊毒。
那么蛊到底是怎么制出来的呢?每年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是最适合制蛊毒的。据说在苗族,制蛊毒是相当虔诚的,首先要把家中打扫的一尘不染,家中亲人必须沐浴净身守斋,并诚心下跪向鬼神祷告,并在家中的客厅将端午节捉回来的昆虫毒物,一并装入瓮中,而且对于这些毒物的要求是要集齐12种爬行,毒物必须是多腿,而且是不会飞行的才能炼制成蛊。并且早晚也要和鬼神秘密祷告,不能外传,如果外泄则会全家性命难保,而且蛊毒养成后第一个害的就是制蛊之人的一家。
蛊毒在瓮中互相厮杀蚕食,最后胜出的一只就是蛊毒,而且这只蛊毒在蚕食其他毒物的过程其外形也在不断的产生变化,这也是有些蛊毒形状外貌怪异的原因。蛊毒大多由食物进入人的体内,害人的蛊毒是在人体不断蚕食啃咬其五脏六腑,最后破其皮肉而出。而蚕食的过程对中蛊之人来说剧痛难当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酷刑,据说在苗疆会巫蛊之术的女子,大多面相狰狞,其亲人也不愿与她亲近,而族人也相当惧怕,大多晚年的下场都是孤独终老,无人送终。
蛊毒恐怖的形象在苗疆被广为流传,据说如果有陌生人给你食物,必须是要滚烫的才能吃,因为蛊毒容易被藏匿在生冷食物之中,如果两家儿女要论及婚嫁,双方家中都必须明查暗访,将对方家庭的底细经历都得一一查清,生怕招来一个与蛊毒相关的人。另外还有传说鸡蛋能将蛊虫引诱出来,如果你怀疑自己中蛊可以先用一个鸡蛋滚遍自己的全身,酷爱鸡蛋的蛊虫就会钻出来附到鸡蛋之上。虽然蛊毒在中国流传了十分之久,但是否有人真正见过蛊毒,我们也无法考究,只能当作了历史的神秘习俗了解一下所谓的蛊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