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晚期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士大夫。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李鸿章较倭仁等顽固派较为开明,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创办江南织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只可惜李鸿章他即使再有能力,他也是清朝的一名大臣,一切还得听慈禧太后的,所以签订条约的事情他也做不了主,实际上都是在给慈禧太后背锅。不过有一件事很多人都不理解李鸿章,那就是在新疆被列强占领的时候,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建议派兵收复新疆,为何李鸿章却坚决反对呢?这样不就是卖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事情。
自古以来,领土都是一个国家最敏感,也最无法妥协的问题,所以收复新疆对清朝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然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少数大臣却反对收复新疆。后世有不少人因为这个原因抨击李鸿章是卖国贼。可是,像李鸿章这样精明老练,深谙官场之道的封疆大吏,怎么会用如此冒昧的方式卖国呢?所以卖国贼的说法显然说不通。那么问题来了,李鸿章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收复新疆呢?
清朝末期,那个时候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很多小国也开始骑在清政府的的头上,当时有一个国家叫浩罕汗国就趁着清政府无暇顾及他们占领了我国新疆大片的领土。一个国家的领土是最重要的,即使清政府已经衰弱,可是面对领土无辜被其他国家占领,谁都不可能置之不理,于是朝中的很多大臣都上报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派重兵收复新疆。
但是让朝中大臣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作为清朝的肱骨之臣,他竟然极力反对清朝派兵收复新疆。李鸿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李鸿章当时在反对收复新疆的时候就提出了几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一、塞防(指新疆的边塞防务)不如海防(指水师及沿海炮台的建设)重要和紧迫,因为北京距离海岸近,而距离新疆遥远;二、新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派重兵前去收复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过巨大;三、如果要在新疆长期驻军守卫,后续产生的费用同样是一笔天文数字;四、新疆土地贫瘠,战略地位也没有特别重要,不值得花那么高的代价急于收复;五、暂缓收复新疆并非要放弃新疆,眼下耽误之急是要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海防建设上,待到日后国力强盛时再派大军出征,收复新疆不在话下。
李鸿章提出的这些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大清没钱了。我们都知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道理。既然当时清廷没钱,那么在手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自然就成了一个难题。
李鸿章这样说其实也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所以他并不是不想要收复新疆,而是因为清政府实在是太穷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所以就必须要取舍。
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是近代的清末和军阀混战的时期,新疆北有觊觎中国领土的俄国熊,南有一心想灭亡中国的英国(英属印度)狼,当时若新疆不保,河西走廊将置于敌我的前沿阵地,若再失去河西走廊,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核心地区将难以自保,若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新疆没能守住,今天的中国是否存在还是个未知数,今天凤凰涅槃后的复兴是否存在也是个未知数,我们应该庆幸左公(左宗棠)为我们保住了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大美新疆!感谢那些为了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无名英雄!
今天,新疆依然是祖国反外敌渗透、反恐的前沿阵地!因为有了新疆这张坚固的盾牌,才使祖国的大部分地区得以安宁,新疆已经承受的太多,如果内部再遭到同胞的误解和蔑视,那就如同在柔软的部分被刺了一刀!因为新疆人的长矛和盾牌是向着敌人的,而身躯对同胞并不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