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伴随着风起云涌的反秦斗争,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激烈的交锋和激荡。为统一言论、维护中央集权,暴政的秦始皇极端残酷地推行“焚书坑儒”政策。
在秦末汉初,诸侯纷起,战乱频仍。而千里驰骋的疆场之上,既有南征北战的猛士,也有草露布、出计策的谋臣,他们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有时候甚至比武将起的作用还大,所以,历史上,这些谋士的名声,常常显于其他功臣。
秦朝灭亡和楚汉争锋的过程中,一大批谋士因此而脱颖而出,如刘邦手下的张良、陈平、郦食其、陆贾、辕生,韩信手下的蒯通,项羽手下的范增,等等皆是。在这些谋士中,范增虽然后来被迫离开了项羽,辅助项羽而功败垂成,但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范增无疑是此中佼佼者,与张良、陈平等人相较,并无不及,只是,范增未遇到刘邦这种从谏如流的好主,他辅佐的是固执而蛮横的项羽,因此,他最后离开了项羽,此中也有万般无奈。范增这个人,有眼光,有才具,有能力,有谋略,人过七十而不仕,像诸葛亮一样,躬耕于垅亩,只为等待一个可以追随的好主。自陈胜起义,群雄逐鹿,他听说项梁叔侄起兵,因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认为一定是个英明之主,因此,年过七十的他,毛遂自荐,投至项梁军前,希望帮助项氏建立功业。
范增的头脑比项梁清醒,他的眼光也比他们叔侄长远,他为项梁立下的第一个大功劳,就是为项梁的军队树了一面醒目的旗帜,让天下英雄豪杰纷纷前来投靠。他树了一面什么旗帜呢?当时,张楚王陈胜败死,项梁想乘机称王,范增献计说,陈胜之所以失败,根源就是过早称王,在天下未定之前,谁称王最早,谁死得最快,为今之计,只有立楚王后裔为王,才名正言顺,才顺应人心,才有号召力。于是,项梁言听计从,立了熊心为怀王,号召天下豪杰反秦复楚,果然声名大振,不久就成为了最大的势力之一。项梁为章邯所杀后,项羽重整旗鼓,从南到北,从东至西,纵横万里战场,范增辅佐于侧,为项羽一路高歌猛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人与人是最难相处的,往往处艰难易,处富贵难,项羽和范增便是如此。
项羽与刘邦争雄天下时,项羽强,富有天下,刘邦弱,只是项羽手下一个小小的沛公。然而,范增却清醒的看到了刘邦的潜在威胁,多次提醒项羽早作剪除,但项羽充耳不闻,尤其是在鸿门宴中,无视范增的一再示意,让刘邦冒死而来,虚惊而去,最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毋庸讳言,范增的离开,是项羽的逼迫。项羽随着楚汉战争的深入,随着败局的临近,他开始变得更加猜疑,刘邦用陈平计,收买项羽手下,放出谣言,最终用离间计,让项羽赶走了身边最重要的谋臣,范增病逝于回乡的路上。最后,项羽也兵败如山倒,垓下一战,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