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威震华夏的名将关羽之义子,其人武艺精熟、为人勤勉,又忠孝两全,是蜀汉元勋后代的正面典型。但在正史上,涉及关平的记载极少。然而,通过正史中其他蜀汉元勋后人的相关事件,笔者能够依稀看到关平的文学形象。可以说,关平的文学形象凝结和缩影了诸多历史上蜀汉元勋后人的经历,展现出的是蜀汉元勋后人悲壮的一面。
文学中的关平是一位“白面将军”(《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形象,其在关定庄拜关羽为父后,即追随关羽东征西讨,参与过诸多大小战役。小说中,关平的戏份虽然不算多,但其特征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关平的武艺精熟,在同辈中自不必说,甚至不输于父辈的魏延等人。《三国演义》中有两处描写皆可证明。第一处是第七十四回,关平初战庞德,二人“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面对来势汹汹、气势正盛的庞德,关平能与之对阵三十合不分胜负,实属难得。此间就文学作品而言,同样是战庞德,魏延曾在曹刘汉中交兵时为庞德所战退(“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两下相比,至少可说明关平之武艺并不低于魏延。第二处即第七十六回,关平护送廖化突出重围前往上庸救援,关平杀退丁奉使得廖化乘势突围(“正遇吴将丁奉截往。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势杀出重围。”《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除了这两次出色的表现,其余如入川途中擒捉高沛、杨怀,襄樊之战之处斩曹仁副将翟元等都佐证了小说中关平过人的武艺。
其次,关平为人谨慎、有大局观。小说第七十四回,关羽战庞德不下,关平善意提醒其父:“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此处虽然也隐含安慰关羽的成分,但显然关平心中明确襄樊之战的目的,即为刘备集团的整体利益考量,在这一问题上,关平的头脑始终保持清醒,似乎胜过父亲关羽。
最后,关平忠孝两全,这体现在小说中关平奋力救父的情节中。小说第七十七回,关羽败走麦城不幸被擒,关平得知后“火速来救”,直至“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此处,关平原本是有机会独自脱身,但关平并没有抛下父亲关羽,而是奋力营救,直至力竭,可见关平自关羽麦城兵败后就心存与父同生死的信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关平并非关羽亲子,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际,却能够如此行为足见关平之义。
文学作品中,关平从形象、武艺再到人品近乎完美无瑕,是蜀汉元勋后代们的榜样,但这样完美的形象塑造未免缺乏一些真实感。在笔者看来,关平的文学形象是参考了正史中诸多蜀汉元勋后人的事件和经历,是后世的文人、百姓乃至罗贯中先生杂糅多种形象后所塑造的正面典型人物。
义子与亲子之辨
小说中,关平的身份是关羽的义子,《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详细介绍了关羽认义子的经过,“关定领二子拜于草堂之前。玄德问其姓名。关公曰:‘此人与弟同姓,有二子:长子关宁,学文;次子关平,学武。’关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随关将军,未识肯容纳否?’玄德曰:‘年几何矣?’定曰:‘十八岁矣。’玄德曰:‘既蒙长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贤郎为子,若何?’关定大喜,便命关平拜关公为父,呼玄德为伯父。”而在正史中,涉及关平的记载非常少,根据《三国志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及裴松之注引《蜀记》(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的记载,我们只能够模糊看到关平的身影,但可以确定的是,关平应是关羽亲子。那么,为何在正史中身为关羽亲子的关平在文学作品中变成了义子呢?
在笔者看来,除了一些民间信仰因素外,关平在文学作品中成为关羽义子的角色转变可能与正史中刘封的义子形象多少有些联系。根据《三国志刘封传》的记载,刘封“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后“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正史中刘封的经历和小说中关平的经历类似,首先都是因为先前刘备或关羽无子,因此认养了养子或义子。其次,正史中刘封入川之经历亦和刘封、关平在小说中随刘备入川类似。最后,正史中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记载亦能让人联想到小说中武艺精熟的关平。因此,笔者个人认为,文学作品中关平的形象塑造多多少少应当参考了正史中刘封的一些经历。但不同于正史的是,文学作品中需要塑造典型,同时也需要有强烈的对比,故而关平的形象需要一定程度上借鉴正史中刘封的优点,同时也要反衬出刘封的品质缺陷。
关平在文学中成为关羽的义子,笔者个人认为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考量,一者,文学作品中讲究对称之美,即关平和刘封搭档。二人曾经长时间在文学作品中配合,且取得过不少战功,如刘备驻扎新野时二人就时常合作,刘备入川时二人亦为生力军,故而索性也将关平的亲子身份改为义子以此和刘封相映成趣。二者,以相同的身份反衬不同的性格品质,即以关平关键时的奋力救父反衬刘封临危时的畏首畏尾的,以关平之忠孝反衬刘封之不义,以达到肯定和歌颂关平身上忠孝品质的目的。在这样的目标下,关平的文学形象便通过刘封历史形象的借鉴和移植,再加上后世所殷切期望美好品质应运而生,其关羽亲子的历史形象逐步为人所淡漠,而其关羽义子的文学和艺术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以关平为代表的蜀汉元勋后人
关平的文学形象虽然借鉴和移植了刘封的历史形象,但其与父一同惨烈赴死的形象是有史可循的。除关平之外,蜀汉其他的元勋后人,亦有类似其的悲壮之举。如诸葛亮子诸葛瞻、孙诸葛尚(“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 诸葛亮传》)、张飞孙张遵(“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三国志 张飞传》)、赵云子赵广(“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三国志 赵云传》)、黄权子黄崇(“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卻战至绵竹,崇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陈见杀。”《三国志 黄权传》)、李恢侄李球(“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临陈授命,死于绵竹。”《三国志 李恢传》),这些蜀汉元勋的后代都曾不屈不挠最终惨烈战死。关平仅是其中的一员,但关平作为文学作品中第一个为蜀汉献身的后辈,其背后不仅表现了蜀汉元勋后代们的壮怀激烈,也暗示了蜀汉元勋后人前赴后继的悲壮精神。
关平的艺术形象所代表的并非仅仅是关平一人,其更多地表达了后世对蜀汉元勋后代的肯定,而关平作为蜀汉元勋后代的正面典型和先驱,其艺术形象也从恰恰一个侧面折射出真实历史上蜀汉元勋后代们凄美的悲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