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祢衡这个人物的描写在三国演义中只有半章篇幅,可是看了之后实在让人感触颇深。从孔融对他的无所不及的才华的上表评论,以及他自己对曹操发难时面不改色的对答如流来看,他实在堪称国士第一。可惜他抱着这样的才华却没有能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什么灿烂的篇章,让人遗憾。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这个人实在太清高了,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这种人在朝为官,如果赶上天下太平,还有可能出人头地。可惜偏偏汉室垂危,曹操掌政,而曹操最讨厌他这样侍才傲物的人,后来的杨修也是如此,即使家里是什么四世三公也要让曹操借口杀掉,何况祢衡家世一般呢。
祢衡与孔融交好,二人自有“仲尼不死,颜回复生”的美誉,可惜孔融的势力在三国那种群雄争霸的时代实在太弱小了,孔融自己本身也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争霸候选人。早先曹操为报父仇袭击陶谦,陶谦派糜竺来孔融处搬救兵。想不到堂堂的北海郡守孔融正被一群黄斤不黄斤的寇党包围,诺大一个北海郡竟然连打败贼寇的能力都没有,反而去求刘备来救。刘备当时是什么?才是小小的平原县令,当真兵危将寡,就这也比孔融强。所以祢衡当然是指望不上孔融的,孔融在许都后来都自身难保。再者,曹操是十分看不起孔融的,觉得他是个腐儒,因此煮酒论英雄里面提都不提他一下。可惜祢衡正是孔融举荐给曹操的,所以曹操一开始就没有给与他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他们见面时,曹操对祢衡没有礼貌。
祢衡本来就心性高傲,自然也看不起曹操,又遇上曹操态度傲慢,所以早就十分生气了。他仰天长叹,说天下之大,而无一人。他说这句话,可以看出他本来还是抱着能被重用的理想去见曹操的,他希望自己成为曹操麾下谋士中的第一人,但是曹操却对他毫无兴趣。曹操列举了当时自己门下的一般文武,给与高度评价,的确人才济济。祢衡针锋相对,三言两语,把这些文武说的一钱不值,其言谈水平非常高,远在诸葛亮、张昭等人之上,这里不详述了。祢衡的话极大挫伤了曹操的自尊心,而曹操此人自尊心极强,已经有杀祢衡的意思了。但是曹操现在玩的一招不是杀祢衡,而是侮辱他。曹操明白,祢衡敢这样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词,说明他并不怕死。人不怕死,又奈何以死俱之。反倒是侮辱他,才能更大地挫伤他的锐气。这一招灵验,祢衡被曹操用为小小的鼓吏,于是在众人面前故意裸体而立,羞辱曹操,更是对曹操大骂不绝。但是直到这时,这个才思敏捷的辨士心里依然是想建功立业的,因此骂曹操是“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曹操又不是骂能说动的,因此祢衡想跟随曹操建立功业的梦想彻底破灭。骂完了曹操,祢衡只好拿曹操手下的文武出气,骂他们是蜾虫。这种脾气,可见祢衡平时在许都是没有朋友的,不但如此,人人都还讨厌他,觉得他是条疯狗,谁都骂,谁都咬,趁早杀了得了。因此当黄祖问祢衡在许都可有结交人物,他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除此之外,别无人物。”从这里可见祢衡为人也实在是轻狂至极,以圣人自居了。后来东吴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主角从曹操换到孙权、祢衡换到庞统。庞统有经天纬地之才,性格也十分傲慢,而且相貌相当丑陋。当时周瑜刚死,鲁肃把庞统举荐给孙权(和当初孔融把祢衡举荐给曹操如出一辙,鲁肃这人别的不说,暗弱这一点上和孔融相当)。庞统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而轻视周瑜,就像祢衡狂贬曹操手下一样,当然孙权很不高兴,发誓永远不用庞统。结果庞统的结果也不是很好,终于因为太清高而丧命,步了祢衡后尘。
祢衡最终死于黄祖之手,黄祖在三国群英里面根本不算是个什么东西,都能被黄盖活捉的人,可想而知!而祢衡竟被这样一个三流地主杀死,也算是他应有的下场。说得不好听,就是他连被曹操杀死都不配。杀了他,等于杀条疯狗,曹操还嫌脏了剑。这样一个极富才华的人结局如此悲惨,生活如此屈辱,实在令人感叹!倘若他的性格不是那么桀傲不驯,他也许能谱写出比诸葛亮更绚丽的篇章,可惜,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