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曹氏与司马氏两个家族耐人寻味的政治较量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舞台上的争斗尔虚我诈,十分复杂、激烈、惊险,而三国时期,曹氏家族和司马氏家族的政治较量,很可能是最为耐人寻味的。历史上,逼主篹位的政治枭雄不乏其人,阴谋种种,手段各异,如王莽依靠外戚势力登上权力顶峰,最后篡汉自立为帝;赵匡胤利用手中兵权,于陈桥兵变而夺取政权;武则天长期手握实权后,后来变李唐王朝为大周天下,等等。而东汉末年,正值天下大乱之势,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扫除群雄,统一北方,拥有了大半个中国,他不能说没有篡位之心,就他所掌握的权力,篡位也是不难办到的事,但极有智谋的曹孟德始终不敢迈出这一步,在当时的形势下,他深知道皇帝的宝座虽然不是不可以坐的,但还不能坐,当时,如果他改朝换代,就很可能“唤起”了一个个的称帝的人,这样要统一天下就更费事了,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当接班人,也深知只有曹丕,才可能继承他的事业,才能顺利地改朝换代,曹丕当然知道其父的意图,果然,曹操一死,曹丕便迫不及待地要汉献帝行禅让之礼了。 与曹操、曹丕夺取汉家天下极为相似的是司马氏家族夺取曹魏天下,相比之下,好像司马懿比曹操更沉得住气,他的“善忍”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他的野心比曹操隐藏得更深。司马懿和曹操一样,都是老谋深算,司马懿深知曹操的深韬伟略,曹操在世时,他尽量蕴藏,努力低调,表现得十分淡定,尽可能不露出狐狸的尾巴,但是,曹操是何等人?当然对司马懿是有相当的了解的,他一定是经常在提防着司马懿,以至于在梦中梦到“三马同食一槽”,司马懿和他的二个儿子司马昭、司马师这三“马”有“食”曹氏的危险。后来,魏晋政治舞台上,果然上演了司马氏相继专擅曹魏朝政,而且最终取代了曹魏政权惊险大戏。而且,这和当时曹魏取代刘汉政权是何等的相似! 司仲达原是京兆尹司马防的次子,生于公元179年,比曹操小20多岁,比曹丕大几岁。在《晋书》中可以看到对司马懿的介绍:“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据说,当时的南郡太守杨俊很会看人,他见司马懿年轻时代就胸怀大志,便判定他是“非常之器”。在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听人说司马懿是个人才,喜爱人才的曹操便派人请司马懿入朝为官。司马懿见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心里是不赞同的,有可能是因为司马懿年轻时熟读儒家经典,还有一点正统思想,但后来,他用自己也不“正统”了。司马懿心里一直“不欲屈节曹氏”,当使者来请司马懿时,他便假称患风瘫病,拒绝为官。敏锐的曹操也怀疑司马懿称病,又派人于夜里去暗中观察。司马懿看来很了解曹操,知道他定会派人探察,便卧床不起,一动不动,探查的人回去汇报,曹操就暂时相信司马懿确实患病。司马懿还没有出山,就骗过了智谋超人的曹操,可见非寻常之辈。 当然,多疑的曹操对司马懿还是不敢完全相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三公官,自立为丞相,独揽朝中大权。他网罗文武精英于丞相府中,崔琰、毛玠分别为丞相府的左右总管,同时让司马朗为主簿,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这回,曹操让去传令的人硬是把司马懿给“请”来了,司马懿知道拧不过曹操了,只好上朝去任职了。此后,司马懿采取了帮助出谋划策,但注意低调的方式介入朝中政治,曹操知道他很有谋略,就让他经常伴随曹丕左右,协助其处理政务,司马懿也逐步升迁,从黄门侍郎、议郎到丞相东曹属,再到丞相府主簿。战时,经常跟随曹操外出征战,并常有奇谋良策。比如,当刘备刚占据益州不久,东面又正和孙权为争荆州而激烈对峙着,而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曹操打败张鲁占领了汉中,这时蜀中人人自危。司马懿认为这是夺取益州的好时机,他及时对曹操提出建议:“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这样的策略是很到位的,可惜,曹操当时没有接受司马懿的建议。后来,很有韬略的曹操后悔不已。犹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于禁七军,许都危急,曹操筹划着迁都以避其锋芒,而司马懿和蒋济提出劝阻意见,认为迁都将让蜀军看出曹军的虚弱和被动,而且淮水、汉水一带将民心不稳,还不如利用吴蜀矛盾,乘关羽得胜,孙权担心之势,派人劝孙权出兵袭击关羽后方,此便可解襄樊之围。曹操接纳了他们的意见。不久,孙权果然派大将吕蒙西袭公安、江陵,关羽走麦城,曹魏的襄樊之围随之而解。

司马懿的一次次奇谋对曹操在长期的征战中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但也引起了曹操的警惕。曹操是何等人物?他是三国时最为“知人善察”的统帅之一,司马懿的足智多谋、胸怀大志,尽管是一直小心隐藏,但哪里逃得过曹操的眼睛,对司马懿欣赏之外,越来越多的是心存戒意。曹操知道,他自己健在,司马懿会用谋,但不敢有僭越之举,而如果他不在了,司马懿就成立极危险的人物,所以,他对他的接班人曹丕慎重地做过交代,提放司马懿。《晋书·宣帝纪》有记载说:“魏武(曹操)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父亲对儿子这样的提醒,颇有政治才能的曹丕,不可能不警惕司马懿的。曹操看出了司马懿有“雄豪志”,“非人臣”,这是不得了的事。而且,在曹操看来,司马懿还有“狼顾”之相,即走路向后望头动而身不动,很是镇静、阴险,非同寻常。曹操梦“三马同食一槽”让曹丕警惕司马懿,这本来是关系到曹氏家族能否长保江山的大事,曹操、曹丕一定是非常警惕的,可是,司马懿更胜一筹,伪装得非常低调,勤于职守,事事亲为,废寝忘食,而且曹丕也是挺信任司马懿的,有时还袒护他,后来,曹操也就不怀疑了。 曹操有多疑的一面,但从他的诗文中,也可以看出他洒脱的一面,他对司马懿警惕的最后放松,很可能是他洒脱的心态而引来的最大的失误,极有野心又极善于伪装的司马懿,装得如绵羊般淡定,然而却有饿狼般的野心,“马”可是要“食”“曹”的!可惜,雄才伟略的曹孟德和阴狠狡诘的曹子桓,都未能真正识破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提防得不够,为曹魏政权的未来埋下了可怕的政治灾难。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在三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政治枭雄曹孟德死于洛阳,他的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这年的十月,曹丕彻底撤去了曹操只为王不为帝的遮盖,狼子野心完全露出来了,他唆使群臣逼汉献帝行禅让之礼,正式登上皇位,是为魏文帝。曹丕登基后没有让为他出谋划策的司马懿冷落,他先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督军、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右仆射。司马懿顺利居朝中权臣高位。看来,曹丕把曹操生前交代他警惕司马懿的话丢到了脑后。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司马懿获得了极为重要的机会,当魏文帝曹丕亲征吴国时,司马懿被委任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统领精锐部队,留守许昌。这许昌可是曹氏家族长久经营的大本营基地,曹丕让司马懿来镇守许昌,这对于曹氏家族来说,可是重大的失策。不久,魏文帝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委托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与中军大将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共同辅助继位的魏明帝曹睿,这又是一次严重失策。更可怕的是曹睿即位后,依然对司马懿深信不疑,对他委以重任,并封司马懿为舞阳侯。不久,司马懿奉命率兵于襄阳战败东吴左将军诸葛瑾,被升任为骠骑将军。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诏司马懿率其所部屯守宛城(今河南南阳),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这是当时魏国腹地极为关键的两个州,从此,司马懿成了掌握实权的一方统帅。曹睿之举已经埋下了断送曹魏政治基业的祸根。 此后不久,新城郡太守孟达筹划叛魏降蜀,反水计划正在实施之际,秘密泄露了,司马懿知道后,雷厉风行地采取了应对措施,他一面写孟达,迷惑和稳住他,一面率军秘密潜进,昼夜兼行,八日即至上庸城下,于新城郡治所威逼孟达,十六日很快就灭了孟达。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率军至上庸城这样的大型军事行动,是在没有报请曹睿御批的情况下采取的,理由当然是面对孟达反叛,需兵贵神速,当时的情势这确实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实际上,司马懿通过此举,是对曹睿投石问路,测试这位年轻皇帝是否对他有所提防。可是,曹睿对司马懿只有赞赏,一点也没有怀疑。继续委以重任。太和三年(229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司马懿掌握了重要兵权。后来,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吴国联合,不断出兵攻魏,严重威胁魏国西部地区的安全,曹睿令司马懿驻扎长安,统领关陇诸军对抗诸葛亮,因御蜀有功,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司马懿被任命为太尉,执掌魏国全国的兵权,至此,从曹操起建立起来的曹魏政权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公元238年,魏明帝死了,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受遗诏辅佐8岁的少帝曹芳。曹爽听他身边的谋士建议,谋划夺取司马懿的兵权,以便专制朝政。于是,曹爽对魏帝陈其利害关系,对曹芳来说,曹爽毕竟是曹氏家族的人,所以,他听曹爽的,下诏升司马懿为太傅,使其揽尚书台大权,这是明升暗降,对此司马懿心中有数,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哪里甘愿就这样失去兵权。 曹爽顺利替代司马懿执掌全国兵权,但是曹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属于平庸之辈,他岂能是政坛老手司马懿的对手。只是,平庸的曹爽也想着独揽朝纲,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采纳了他身边的谋士何晏、邓飏、丁谧的计谋,让魏太后迁于永宁宫,他自己直接把少帝控制在手中。司马懿见当时的局势对他有些不利,便又使出他的制胜法宝——居家卧病,不问朝政。可是,在暗地里,他则筹划着如何除去曹爽和他执掌兵权的兄弟们。 曹爽虽是个草包,可他身边的人还是没敢轻视卧病在家的司马懿,公元248年,曹爽的心腹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有人建议让他借辞行到司马懿家去探察其病情。司马懿是何等人物,当然知道李胜的来意,他假装病危,令两婢扶侍着,身上的衣服非常凌乱,连吃粥都流到胸前,气喘吁吁,连说话都说不清了。李胜回来向曹爽报告,说司马大都督快要死了,不用担心了。曹爽信以为真,由此彻底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按惯例,曹爽和他的两位执掌兵权的兄弟跟随魏帝出城去谒明帝高平陵,城内没有掌兵权的曹氏家族的人留守,这是曹爽的愚蠢之举。司马懿见机会来了,他当机立断,乘机发动政变。他一面入永宁宫,威迫魏太后下诏除去曹爽兄弟的兵权,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等罪名,废黜曹爽兄弟;一面让亲信部下、原军中的将领立即夺取兵营的控制权,并派朝中使者对在城外的曹爽等说,只是想要兵权,没有他意。软弱的曹爽信以为真,回到了城中的曹府,后来他的党羽被司马懿一网打尽,曹爽三兄弟也被司马懿“除恶务尽”了,在政治上,司马懿是不会手软的。从此,魏国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就像当年曹氏彻底地控制了刘汉的朝政一样,嘉平元年,司马懿也彻底地控制了曹魏的朝政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执掌朝政。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大儿子,他沉毅善谋,善能用兵,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平息了中书令李丰和国舅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以夏侯玄取代司马氏执政的政变,逮捕了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诛其三族,并逼曹芳废张后。之后,又逼太后废掉曹芳,立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有属拥曹派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令移檄郡国,他们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令其弟司马昭镇守洛阳(司马师不像曹爽三兄弟一起出城,而是留下了司马昭守洛阳,老到!),亲统十万大军讨伐,毋丘俭战败死于战场,文钦被迫逃奔吴国。后,司马师返回许昌后病危,司马昭急忙从洛阳前往许昌,司马师病死后,魏帝令司马昭留镇许昌,但司马昭采用傅嘏、钟会的计策,擅自率军至洛阳,在强权面前,魏帝不得不进位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并于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加封他为大都督,奏事不名。魏征东将军诸葛诞不满司马昭独断朝纲,联络东吴,举兵反司马昭,司马昭挟魏帝、太后领兵东征打败,打败了叛军,尽诛诸葛诞三族。司马昭可谓是得到了司马懿的真传,政治手段非同一般,东征时挟皇帝、太后同行,避免朝中政变,他父亲除曹爽能成功,正是因为曹爽缺少了正样的政治策略。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进位相国,封晋公,加九锡,他的亲信贾充等,在他的授意下谋划禅代,篡位早就是司马昭的政治目标了,这即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对司马昭篡位也心中有数,密令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出外,想内应外合对之进行讨伐,王沈、王业立即向司马昭报告,当曹髦率殿中宿卫等进攻相国府时,被贾充部将成济所杀。事后,为平息众怒,司马昭杀成济,但是保了贾充,因朝野议论太大,司马昭不敢公然篡位,迎立十四岁的常道乡公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兵十八万,令钟会、诸葛绪、邓艾兵分三路进攻蜀国。十一月,邓艾率军通过小路进军至雒县(今四川广汉西北),刘禅投降,蜀亡。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被进封为晋王,而其子司马炎被封为副相国,晋世子。司马昭积极谋划着取曹魏而称帝,但上苍不容逆臣,司马昭八月死去,司马炎继位为相国、晋王,十二月,他仿效汉魏故事,逼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成为晋朝第一位皇帝。由司马懿长久经营谋划,经司马师、司马昭的运作,司马炎称帝后,终于实现了司马氏取代曹氏,晋取代了魏的政治大业。 司马氏取代曹氏占有天下,与曹氏取代刘汉夺取天下是何等的相似,而这一过程演绎着多少惊险、曲折、残酷、奸诈和无情的政坛故事,这在三国时期的故事中,可能是最为耐人寻味,最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