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揭秘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关于它的传说人们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即便到今天,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

《三国演义》第1回记载关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指刀柄与刀身相连接处镶着一条青龙的头,而刀身形状像上弦月。但问题是在中国兵器中的“偃月刀”是一个特定的名称,它不是用来在战场上打仗的,而且用来道具表演的。明代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一书中记载:“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在明代的综合图书《三才图会》一书“器械”类中有关于“偃月刀”的图案,刀上还装饰有两个挂球,可见,这不是真正的兵器,而是供观摩表演用的。

所以关羽使用的“偃月刀”有可能是说书艺人的想象,出于美化关羽的需要,发明了富有审美色彩的“青龙偃月刀”。从古人诗文中的诗句来推测,关羽的真正兵器有可能是剑。《全唐诗》卷248记载唐代诗人郎君胄《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一诗云:“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可见,在唐代还没有出现“青龙偃月刀”的神奇说法。元人郝经《重建庙记》记载关羽:“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而元代已开始出现《三国志平话》就将关羽神话化了,认为关羽用的兵器是刀,这一民间说书艺人的想象在明清时期被继承下来。

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而《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正史的这段记载说关羽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刺于马下,说明关羽用的并不是刀,应是枪、矛或者剑,同时随身配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不过这一时期带柄长刀不是常见兵器,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既然三国时期并无这种兵器,那“青龙偃月刀”究竟出于何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刀的历史。

自西汉时期开始刀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传到朝鲜、日本。西汉晚期以后,随着炼炉的增大以及鼓风技术的改进,炉温提高,可以将铁熔化了。生铁可逐渐除碳变成熟铁,造刀、剑时,用生铁和熟铁糅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乃是百炼成钢。百炼钢虽好,但成本高,费时久。曹操曾下令作百炼刀5把,耗时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两把,另3把分给了3个儿子用来随身佩带。

到了唐宋时期,长柄大刀已成为长兵器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种被称为“陌刀”的长刀就常被使用,这种刀两面有刃,前边带尖,能刺能砍,极为凶悍。唐代名将李嗣业就是著名的陌刀将。

宋代才有了偃月刀

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厘米,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而到了宋代,长柄大刀样式才丰富起来,有掉刀、屈刀、笔刀、眉尖刀、戟刀、偃月刀等五花八门的名称和样式。

可以说,关羽只要不是穿越过去的,是没有青龙偃月刀供他上阵杀敌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