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西汉的开国皇帝。最为一国之君,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封建制王朝,(周朝是奴隶制王朝)他为汉朝的建立付出了辛劳。但是,在刘邦在位后期,吕后的势力开始扩张起来。并在他去世后,逐渐主掌了朝廷的大权,开启了汉朝历史上第一次由幕后执政转为实际执政的(没有被承认的)“篡位”。
那么,刘邦在建立和治理西汉的方面上,究竟有什么功与过呢?
刘邦可以建立西汉,并治理得很好,他的功劳肯定是很大的。
第一:广纳良将。刘邦这个人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他的才能还是不少的。他可以将张良、萧何这些纳入自己的起义队伍中,并劝说他们推翻秦朝,说明刘邦还是很有口才的。后来,这些人在刘邦推翻秦朝、击败项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西汉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爱护百姓。刘邦在起义之前,曾经当过泗水亭亭长。他非常关心百姓,经常为了解决百姓的生活困难而东奔西走,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建立起义军时,泗水亭的百姓都想推翻秦朝,于是就纷纷加入了刘邦的起义军。而在楚汉之战中,刘邦受到的拥戴也比项羽要多,这也是战争胜利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进行改革。在西汉初年,由于长年的战乱,一些重要的地域荒芜人烟,经济实力非常落后,百姓生活条件很差。刘邦见此情况,为了提高西汉的经济,下令罢免徭役,重农抑商,(虽然这点在后来的封建王朝看来是对本国很不利的,但在汉朝那时候,世界还没有发展完全,哪里来的什么交易)减轻收税。刘邦的这点做法,为西汉带来了经济复苏,也让他的地位在百姓心中提高了一个层次。(和秦始皇比起来,刘邦的做法明显是更明智的)
第四:尊习孔教,发展文化。由于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使得当时的中国人民文化水平非常低,每个人嘴里念叨的都是那已经滚瓜烂熟的书籍。而在经历了楚汉之战后,由于没有发展文化,导致当时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文盲。(刘邦也是一个文盲,他在即位初期认为:《诗》、《书》两本书没有用处,可以废除)在大臣的劝说下,刘邦开始发展汉朝的文化。并让汉朝人民尊习孔子的《论语》,既要学习孔子写文章的手法,也要体会其中深刻的做人之本。
刘邦的这种做法,提高了汉朝人民的文化水平,使得当时的汉朝几乎所有人都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第四:“与民休息”政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贫民成为皇帝的人,当然也不会忘记那些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的百姓。为了拉近自己与百姓的亲和力,(因为他现在是皇上,而参加他的起义军,推翻秦朝幸存下来的人,大多数现在还仍然是百姓)同时也为了发展汉朝的经济,开创了“与民休息”政策。期间,刘邦多次下乡慰问百姓的生活,发展优点,改善不足,终于使“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的西汉的经济开始复苏,百姓的生活也都无忧无虑,安居乐业。
可以说,刘邦的这种政策让汉朝初年形成了一种经济复苏的局面,并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刘邦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对的,正是有了这些做法,才导致了后来的吕后专政。
第一:在位后期,管理政事不频繁。在刘邦即位后期,由于他体弱多病,就逐渐开始不管国事。而他又很信任一直照顾自己的吕后,就经常把一些令他伤脑筋的国家政事与吕后探讨。渐渐地,吕后也摸清了朝廷的局面与汉朝人民的生活。在刘邦去世后,吕后就用它所掌握的资料,一步步地进行着”篡位“计划。并最终在没有人敢阻止的情况下,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第二:铲除异姓王。这点可以说是有利也有害的一个举动,如果我是刘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利:这些异姓王们普遍势力很强大,异姓王的总兵力比朝廷的总兵力还要多。现在西汉还处于“发展中朝代”,如果他们一闹个叛乱什么的,那汉朝的经济肯定就会退化,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也会大大降低。而且,这些异姓王没准儿会在自己死后与太子争抢皇位。以朝廷的兵力,是无法与他们对抗的。要是他们联起手来对付朝廷,不用想,西汉肯定完蛋。他们是西汉的一个潜在威胁,如果不铲除,可能在以后会产生更大的危机!
害:此时的刘邦已经看出了吕后的野心,但自己也管不了什么了。他知道,如果吕后的势力强大起来,必定就会控制实权,(太子的势力肯定不如吕后的势力强大)然后再一步步地进行”篡位“。如果那些异姓王对自己是忠心耿耿的话,他们对吕后就会起到一个遏制和缓冲作用。要是他们对我都怀有不善,和吕后一起篡位,并把国号改了。那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西汉维持的时间还不到三十年,当时的中国又将陷入战乱,百姓又将贫困潦倒。(刘邦非常同情关心百姓,希望他们都能过上没有战乱的生活)
最终,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和平的生活,让西汉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等原因,刘邦决定铲除异姓王。
刘邦建立了西汉,却又让西汉在他死后不久迎来了吕后专政。不过就刘邦本人来说,能够推翻秦朝、建立西汉,他的功劳还是大于他的过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