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签署了一道丧葬通令,通令称“前大总统(指袁世凯)赞成共和,奠定大局”,因此“所有丧葬典礼……务极优隆”。
袁世凯死的时候确实仍是在职总统,以在职国家元首的规格给他治丧无可非议,而且人死为大,昔日政敌们固然不便再穷追猛打,就连那些在护国战争中明里暗里背叛他的袍泽故旧也纷纷“冰释前嫌”,或亲自或派随员赶到北京沉痛悼念老上司。于是在段祺瑞等人的主持下,袁世凯不仅没有因闹帝制而被问罪,还得到了“国葬”待遇:全国下半旗致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学校停课一天,文武官员停止宴会二十七天。
在国家财政极为困窘的情况下,段祺瑞仍决定拨款五十万元作为袁世凯的丧葬费,同时向袁氏家属赠送了仪葬费一百万元。按照葬仪,在正式下葬之前,袁世凯的遗体要在中南海停灵,停灵期间,他亲率各部总长轮流守灵,接着又在公祭典礼上代表总统主祭。
(送灵)
民国典礼已废除匍匐磕头的规矩,改行三鞠躬,但仍有人感到“受恩深重”,不行跪拜大礼说不过去,一些靠得近点的,还是在灵前按照前清仪式磕了头。仅此一点,也让袁世凯的葬礼更多了一些人情味。
袁世凯的遗愿是将他的遗体安葬于彰德。公祭结束后,段祺瑞亲自执绋送葬,护送袁世凯灵柩去彰德,夫人张佩蘅也以义女的身份一同前去送灵。
送灵这一天,使用了抬运棺木的最高仪规,即“六十四抬大杠”,这在民国以前,只有皇亲国戚才配受用。袁世凯闹帝制,据说主要是听了长子袁克定的主意,到了这个时候,袁克定心中不免悔恨。他本身是个瘸子,腿脚不利索的,难得的是作为孝子,仍打着幡,一步一步地从怀仁堂走到了西车站。
北京为此特地挂了一列专车,包括段祺瑞在内,政府要人中凡跟袁世凯关系较近的都随车到了彰德。得知袁世凯归葬,彰德当地就像办庙会看大戏似的,从四乡赶来看热闹的纷至沓来,人山人海。
(袁林,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好)
对被称为袁林的袁世凯墓园,段祺瑞明令必须建好,并亲自参加了图纸的审定。该处墓园位于彰德的西北角,离其原宅邸有二三里路,墓园两旁立石人石马,此外还有正殿、配殿、享殿,上面一律铺琉璃瓦,完全是皇帝陵寝的派头。
袁世凯在现实中称帝而不成,段祺瑞如此规划,也算是让老上司在阴间完成了这一难以达成的心愿。袁克定参加了整个墓礼,他没想到段祺瑞能把亡父的丧事考虑和操持得如此周全,为此再三向段祺瑞致谢,说此次国葬“得亏总理!”
袁世凯终于回到了彰德,可却是被放在棺材里让人抬回来的。在渴望成为“真命天子”的路上,这位曾经所向披靡的政坛强人丢掉了诚实,丢掉了挈友,丢掉了声誉,最终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人的一生当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或失败,要重来多少次,我们才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