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和卓之乱是中国清朝历史上一次外来民族入侵事件,发生在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在浩罕汗国流亡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中国新疆。在19世纪,有的的文献认为,七和卓之乱这次入侵以迈买的明、倭里罕、阿布都拉、塔瓦克尔、萨比尔、阿克恰甘、依山七人为主要领导人物。
七和卓之乱
七个人都是和卓家族波罗尼都的后裔和迈玛特玉素普的孩子或者侄子,所以把这次入侵事件称“七和卓之乱”。后来的学者认为,这七个人中实际上只有三人是真正的和卓后裔。
七和卓之乱经过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浩罕国一直把和卓后裔当做入侵新疆的工具,在清军平定了张格尔之乱后,浩罕庇护和卓后裔在本国长大成人。在浩罕伯克首领胡达雅尔的支持下,和卓后裔卡塔条勒等人带领浩罕军队入侵新疆西南部,攻占了喀什噶尔回城,并一度包围了英吉沙尔和喀什噶尔汉城。
于是清廷调兵遣将到达新疆地域,在英吉沙尔附近与七和卓展开战争,七和卓溃不成军,清军收复喀什噶尔回城地区。落败的卡塔条勒等人逃回浩罕国境内。在浩罕军队撤离新疆时,要挟了喀什噶尔附近的居民三万七千余人前往浩罕,并且夺走了大量财物。胡达雅尔伯克收缴了他们掠夺的财物,将卡塔条勒拘押,并派遣使者向清廷辩解,自己与这次的入侵行动无关。七和卓之乱经过大概历时三个月,浩罕国坐享渔翁之利。
七和卓之乱的影响
七和卓之乱指的是在清朝道光二十七年,白山派和卓后裔在逃窜至浩罕后率军入侵中国新疆西南部的事。七和卓之乱的影响不是很大,这次事件主要以卡塔条勒、倭里罕、克齐克罕、塔瓦克尔、萨比尔罕、阿克恰于、伊善罕七人为领导者。
七和卓之乱
因为这七人都是和卓玉素普的子侄,因此史书上称这次事件为七和卓之乱。1847年,在浩罕伯克胡达雅尔的帮助下,七和卓领兵攻陷了喀什噶尔回城,一度将喀什噶尔汉城和英吉沙尔包围,企图一举吞并。清军随即调兵镇压,在英吉沙尔附近将七和卓的军队击溃,从而将喀什噶尔回城收复。七和卓之乱的影响不是很巨大,但是经过此次事件进一步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
当时的清廷在抵御外敌和内部起义的矛盾下,为了平息战事,与边疆签订的和平协议也宣布正式破裂。七和卓之乱无疑是在清廷千疮百孔的身体上再镶了一把刀子,使得清廷不得不再次分兵边疆,从而导致清廷今后在面对各地的侵略和起义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七和卓入侵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清军的及时镇压解救了当地的百姓,使得当地人民对清廷好感倍增,为今后收复新疆奠定了基础。同时,清军剿匪的力度也使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势力渐渐消停了下来,维系了短期的边境和平,使得清廷有了短暂的喘息之际。也算是七和卓之乱的影响之一。
七和卓之乱背景
七和卓之乱背景并不复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外来民族入侵事件。和卓家族来源于中亚,是由伊斯兰教苏菲派的领袖玛哈图木·阿杂木创立的。“和卓”是指他的后裔。和卓家族在明代末年的时候,从中亚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迁入了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地,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莎车和喀什地区。
七和卓之乱
在清乾隆时期,卓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起兵反抗清朝的统治,发起叛乱,清朝派兵平定,在历史上,这次事件被称为“大小和卓之乱”。
自此以后,卓波罗尼都的儿子萨木萨克一直流亡于布哈尔、浩罕一带,他自己育有三子,分别是玉素普、张格尔、巴布顶。在当时的中国,新疆附近有许多外来民族建成的小国家,浩罕国就是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汗国。浩罕城的首领浩罕伯克认为和卓后裔有野心,将他们看做入侵中国新疆的工具。
之后张格尔、玉素普在浩罕的支持下先后进入侵新疆西部,扰乱新疆秩序,被清兵平定。浩罕则通过这两次入侵战争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清朝禁止浩罕与新疆通商,浩罕派人进行议和,清朝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便又准许浩罕与新疆的贸易往来。在此后的时间里,浩罕虽然一直未有军事行动,但是他想利用和卓后裔侵略新疆的想法从未改变,后来和卓后裔长大成人,新的浩罕首领联合和卓后裔再次侵略新疆。以上事件就是七和卓之乱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