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个词,介错。
之前其实知道介错意思的,是说日本人切腹自杀之时,他身后还站着个人,举着把刀,切腹者切腹之后,介错人便一刀把他脑袋砍下来。
今日再翻资料,却有不同的发现与想法。
切腹者为何需要人介错?按维基百科的说法,是让切腹者更快死亡,免除痛苦。按咱常人的想法,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痛吗?最痛苦之时,咬紧牙关,一声不哼,就像关羽刮骨疗毒,骨头嗞嗞响,仍下棋自若;就像有人摘眼球,为保护脑神经,拒用麻药——那样不更显得勇敢无畏?
再一想,这其实要求得过高了。极度痛苦之时,人会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若在此过程中,切腹者竟然叫出,求你们救救我的话来,不是将切腹的荣耀一下子败光了吗——所以,还不如一下把脑袋砍掉,成全英名。
但,资料又显示,在日本江户时代以后,扇子切出现了。
何谓扇子切?就是切腹人,连真刀都不用了,拿把扇子或木刀,在肚子上比划一下,介错人的刀便下来了——这已算不上切腹,完全就是斩首了。
比之前面所述的那种真切腹,这种假切腹真斩首,实在有点颠覆了我的观念。本来,怕痛苦之时做出不该有的事找个介错人还好理解。连切都不切,直接就砍,那也太对不起武士道了。
不过,即便如此,有介错人未必就能立马解除痛苦。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1970年11月25日绑架军官挑动兵变未遂之后,切腹自杀,他的追随者森田必胜用名刀“关孙六”帮他介错,却连砍几刀都未能砍下脑袋,三岛欲咬舌自尽,亦未成功。还是换了个人之后,才将介错完成——手里虽有名刀,技术不过关,心理不过硬——痛苦还是难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