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太宗的后宫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妃子,叫做杨妃。这个杨氏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要知道他的父亲可是前朝的皇帝,隋朝的隋炀帝。隋朝灭亡后,这位杨姓公主不知为何入了李世民的后宫,并且为李世民生下了两个儿子,包括后来被封为吴王的李恪和蜀王李愔。不过关于这位身份离奇的杨妃,正史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文字,仅仅在《旧唐书》的《李恪列传》中简单的写为“(李)恪母,隋炀帝女也”,包括她的生卒年,她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哪位妃子都不得而知。
虽然这位杨妃在历史记载中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是他的儿子李恪却是当时的一位风云人物。李恪长大成人后,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唐太宗并没有因为他身上还留有前朝隋炀帝的血统而对他刻意打压,先封汉王,后封吴王,并且唐太宗还写下《诫子书》积极的教导他为人处世之道。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恪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
当然作为李世民第三个儿子的他,皇储的身份本和他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贞观十七年,却爆出了唐太宗的长子,同时也是太子皇储的李承乾谋反案,这一谋反案牵连了一系列的皇子在其中,包括四子李泰和五子李佑,全部涉及其中,加之唐太宗次子早年亡故,这时的三子李恪居然意外的成为了太子的人选之一。
可是命运的天平却没有偏向李恪,唐太宗最终选择了许多大臣都支持的九子晋王李治作为皇储。可是不久之后,唐太宗觉得李治性格懦弱,颇有担心。又有了打算立李恪为皇子的心思,先后加封他至太子太师的职务,准备易储。可是当时的权臣长孙无忌因为与李治的亲属关系,并不希望自己的外甥被废掉,他积极向唐太宗举出历朝历代的例子积极建议不要易储,最终李世民考虑到长孙无敌等人是朝中重要大臣,担心李恪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反倒引起政权的混乱,最终打消了这一想法。
可是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却依然对李恪不放心,他还在寻找着能够搞掉李恪的机会。长孙无忌并没有等太久,很快的,永徽四年时,唐朝出现了一起房遗爱谋反案,为了嫁祸于人的长孙无忌暗中命人指使房遗爱陷害李恪,声称李恪才是这起谋反案的最大主谋,是他一手策划这一切,甚至还有更严重的事情还没有爆发。谋反自然是历朝历代皇帝不能接受的,被冤枉的李恪在宫中被人缢杀而死,直到706年唐中宗时,才将李恪的冤屈彻底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