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名词在历史考古学界,是被广泛谈起的。
那么,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又会有夏商周断代工程?
这些问题还需从1995年,那个秋天,国家科委(如今的科技部)主任宋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说起。
座谈会上,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向众多学者提出并讨论了关于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为什么会有这个设想呢?
众所周知,我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最早也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那年是为西周共和元年。在那之前,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就连正史第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曾经在《史记》阐述道,历来关于黄帝以来的文献虽然不少,虽然也有或多或少的年代,但这些年代并不清楚,甚至很模糊。
我们不难发现,在《史记》当中,关于夏商周,司马公记载的也只是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为再公元前841年以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
那么,这对于研究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是一个不小的阻碍。
历史年代研究
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年代究竟是怎样的?中华大地,自古以来不乏系统研究和推敲。
西汉晚期,学者刘歆以敢为天下先的楷模,第一个对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他曾经撰写《世经》,记载了这些研究,并被收录于《汉书·
律历志》。
自西汉刘歆之后,一直到清代中叶,对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研究和推算从未间断。
但唯一可惜的是,这些学者他们当时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也就是说局限性很大,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如果说有什么改变的话,得从晚清说起。晚清之后的学者们,不在简单依靠文献资料探究,他们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那么,显而易见,资料的来源范围被瞬间扩大。之后的考古学推进,有进一步的积累了大量材料。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立项启动的。
从1995年秋天的座谈会,到1996年春天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再到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通过。前后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这项浩大的工程就这样开始。
“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它的研究对象是精确化上古三代的年代史。无论是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甚至是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从1996年立项启动,到2000年结题,历时4年,虽然基本完成,但存在不少争议。
自《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公布后,历来不绝,主要有如下三场大的辩论:
1——2000年11月
主题:有政治性与学术性两类
方式:互联网
侧重点:学术性的则围绕夏朝的存在与否
2——2003年4月4日至7日
地点: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
主题:围绕“夏商周工程”的西周年代学研究
3——2003年4月12日
斯坦福大学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职研究员蒋祖棣向会议提交一篇题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的文章。
主题:讨论“工程”对“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确是给出了夏商周的一个大致年表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至于说,针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批评与质疑的点,还需要今后更广大范围内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