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皇太极的三角关系:揭秘孝庄情史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不起的女人——孝庄文皇太后,通常我们称之为孝庄太后。

关于孝庄太后,很多影视剧里有过描写,有宁静演的《孝庄秘史》,有斯琴高娃演的《康熙王朝》。宁静演的是孝庄太后年轻时候的事儿,斯琴高娃演的是孝庄太后中老年时候的事儿。这两部电视剧虽好,却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真实的事。围绕电视剧,再加上仔细研究史料,我们发现孝庄太后给我们留下了几个谜团:

据说皇太极死后,孝庄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她跟多尔衮、皇太极这个三角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是第一个谜团。

皇太极作为一位皇帝,自然是妻妾成群,其中一个老婆叫哲哲,是孝庄的亲姑姑;后来皇太极又娶来一个蒙古女人,叫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最后皇太极连孝庄也娶来了。两辈人侍奉一个丈夫,本来孝庄管皇太极叫姑父,最后姑父变成了老公,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种不伦之恋?这是第二个谜团。

我们都知道,皇太极死后,孝庄抱着年幼的顺治皇帝忍辱负重下嫁多尔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这是第三个谜团。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电视剧来说说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三个谜团。

在说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得搞明白另一个小问题,就是孝庄姓甚名谁。孝庄不姓孝庄,也不叫孝庄,孝庄文皇太后是孝庄死后康熙给她封的谥号。且不说她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孝庄这个谥号,就算有,也没有哪个敢这么叫。既然如此,《康熙王朝》里面斯琴高娃演的孝庄皇太后张口闭口“我孝庄,我孝庄”的,就是不对的,这是该电视剧的一个硬伤。

在《孝庄秘史》里,孝庄的名字叫大玉儿。其实这也有点儿小问题。大玉儿是汉族名字,而满族人和蒙古人起汉族的名字,是在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康熙两朝时才形成的传统。孝庄活着的时候清军还没有入关,在关外的孝庄不可能叫“大玉儿”这个汉族化的名字。有人说努尔哈赤看汉书,孝庄赶时髦起个汉名也未可知。实际上孝庄在关外并不懂汉语,她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会蒙语和满语,满语没有大玉儿这个名字。而且,所有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孝庄原来名叫大玉儿的说法。

既不叫“孝庄”,也不叫“大玉儿”,那么孝庄叫什么呢?她的全名叫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来自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落。这样一来又有了一个冲突,《孝庄秘史》中说孝庄跟多尔衮是有真感情的,两人小时候就认识,还曾一起在蒙古草原上骑马、射箭,是皇太极横刀夺爱,把孝庄抢走了。但是,当时的满族部落跟漠南蒙古部落距离很远,若孝庄真的来自漠南蒙古,那多尔衮又如何与她青梅竹马呢?不能青梅竹马,也就不能私定终身,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岂不也就没有了吗?

实际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来就没有。孝庄绝不可能跟多尔衮有私下会面的机会,至于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就更不可能了。关于多尔衮和孝庄,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在孝庄成为清朝的核心人物之前,她只和多尔衮见过三面。第一次见面,是孝庄的姑姑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候,那是1615 年,当时多尔衮3 岁,孝庄2 岁。要说这俩小孩儿能一见钟情,估计谁都不会相信。那是不是后来再见面时两人情窦初开了呢?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是在1623 年,当时多尔衮11 岁,孝庄10 岁,从理论上来讲,此时二人是有可能一见钟情的,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次是多尔衮结婚。结过婚的人应该知道有多累,更何况是皇室成员的大婚,新郎还是个11 岁的少年。当时普遍结婚早,11 岁结婚也属正常,多尔衮在自己结婚娶媳妇的时候跟孝庄一见钟情,这种桥段在电视中常见,在现实中并不靠谱。时隔两年不到,多尔衮13 岁,孝庄12 岁的时候,两人见了第三次面,这回轮到孝庄结婚。在孝庄嫁给皇太极的婚礼上,二人见了一面,多尔衮成了她的小叔子。与第二次一样,这次见面也只是在婚礼上的一个照面,不可能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孝庄、皇太极、多尔衮的三角恋只是电视工作者的艺术加工,历史上并没有这回事儿。

再来讲第二个问题,说孝庄和她姑姑哲哲、姐姐海兰珠三女共侍一夫,还差着辈分儿侍候皇太极,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有的。前面说过,1615 年,哲哲嫁给了皇太极。嫁给皇太极之后,哲哲的肚子不太争气,一直不生养。我们知道,古代都是母凭子贵,皇帝死后有时还要有妃子陪葬,陪葬的都是没有生孩子的妃子。一直不生养,哲哲有点儿坐不住了,就跟娘家人商量,最终商定派个“替补队员”过来,于是科尔沁部落就把哲哲的侄女孝庄派过来了。孝庄倒是能生养,一连串给皇太极生了三个格格。后宫中都是母凭子贵,没有皇子,地位显不出来,而且科尔沁部落也跟着脸上无光。实在不行就再派个“替补”过来吧!于是,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就来了。有意思的是,当时海兰珠已经嫁给了一个蒙古贵族,但是这蒙古贵族死了,海兰珠实际上是个年轻寡妇。不过毕竟是贵族出身,海兰珠颇识大体,既然大局需要,嫁给皇太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海兰珠真争气,很快就给皇太极生了个儿子,虽然夭折了,但不要紧,这给孝庄争取了时间。孝庄12 岁嫁过来,可能岁数小生不出儿子来,这时候缓了一缓,就给皇太极生了个儿子,也就是爱新觉罗·福临,大清入关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不理解,清朝皇帝娶媳妇怎么能从蒙古娶呢?而且还娶差着辈分娶,这不是乱伦吗?在这儿给大伙儿解释解释。历史上,满蒙联姻是个传统。后人考证过,清朝时候的后宫后妃中大概有10% ~20% 是蒙古女人,这跟这科尔沁部落的一个国家方略有关。科尔沁部落的首领认为他们无法承担兴复蒙古帝国的梦想,就想出了靠改造人种、曲线救国的办法。蒙古女人比较彪悍,满族男人能征善战,把自己彪悍的女人送到能征善战的男人那里去,让满族的后代身体里的血液有一半是蒙古的,将来满蒙联合到一块儿,再复兴蒙古帝国。有了这个指导方针,蒙古女人就一批接一批地来到了清朝的皇宫中。所以为了这个大方向,至于是不是亲姑姑、亲姐妹什么的,也无所谓了。而且去了之后,不管你皇太极跟谁好,只要你的孩子身上流着我们蒙古人的血液就行。所以,她们三人是为了一个大目标走到一块儿的。

《孝庄秘史》里还说姑侄三人共侍一夫,钩心斗角、争权夺利,说起来是要多阴暗有多阴暗,孝庄能够笑到最后肯定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历史上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皇后在后宫可以说是大权在握,她得压着这些事儿,《孝庄秘史》关于这三个人在一块儿斗的事情,也是无中生有的。我们接着说,孝庄生了皇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但顺治他并不是皇太极的长子,排位也不靠前,登基时才6 岁,他凭什么能够上位?有人说,福临的母亲孝庄,在皇太极死的第一时间下嫁多尔衮,忍辱负重,母子俩先活命,然后再保着顺治登基。

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呢?纪连海说有这事儿。皇太极死的时候,有资格即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多尔衮,一个是豪格,这两人有得一拼。当时清廷的重臣分成两派,一派支持豪格,一个支持多尔衮,争皇位你死我活,那双方就得打一架,可是这些重臣包括多尔衮、豪格也知道,大清刚刚崛起,一旦这一仗要是打了,大清国瞬间就四分五裂了。有些比较老成持重的臣子说,再怎么着咱也得通过和平方式选个继承人,你们不能打!可是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服谁,这时候没办法,一开会,咱们各退一步吧,咱俩谁也别当皇帝,咱另外推选一个人。这样你豪格是亲王,我多尔衮是摄政王,再选个皇子当皇帝,选谁呢?爱新觉罗·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为什么推福临?这就看出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了。前面说了没有一见钟情的机会,现在怎么又要说多尔衮和孝庄有关系?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说一说多尔衮的形象了。多尔衮的形象,绝对不是电视剧中气宇轩昂的形象。准确说,多尔衮就是“男版的林黛玉”,精瘦精瘦的,身体差到了极点,而且有好多毛病,中风、咳血,等等。多尔衮的身体是在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为大清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累垮的。多尔衮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身体却垮了,皇太极为表示关心,就派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孝庄过去照顾多尔衮。后人猜测,可能在照顾的过程中,二人产生了感情,因此,多尔衮会推福临上位。再说,把这个什么都不懂的6 岁的孩子推上去了,他作为摄政王,不也是大权独揽吗?当然,这只是猜测,并没有事实根据。

所以咱们这么一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三角恋”事实上并不存在。满蒙联姻是传统,后来孝庄即使嫁给多尔衮也是出于政治目的。至于说姑侄两辈人侍候皇太极,这是当时的一种历史现状,这也说明当时关外的民风比较开放,文明程度还不够高,那为什么会形成谜团呢?因为当时无论是蒙古的文字还是满族的文字,都很难像汉族文字这样博大精深;而且很难像汉族的王朝那样,一辈一辈都有史官记史的传统,民间野史也在一定的基础上大量补充了历史的真实。所以说,假如在关外的时候,努尔哈赤、皇太极就接受汉族的文化,有大量汉字来记载这些历史,可能今天关于孝庄的这些谜团就会一清二楚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