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宋江为赚一人上山,竟演了这么一出戏,此人难道脑子少根筋?

梁山首领宋江等人攻下了祝家庄,劫掠走了祝家庄的粮食和财物,便自顾自回梁山去了。而一开始攻打祝家庄之前,众人曾经定下四个目标,其中之一便是要将李应拉入梁山泊。但是,李应是李家庄的领头人,早已经和祝、扈两个庄子站在了同一战线。在有梁山泊这样的绿林好汉前来抢掠时,一个庄子受到攻击,其他两个庄子的人便会前来帮助。

但是在三庄结盟之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导致联盟关系破裂。那就是偷鸡贼时迁的出现,他和同行的杨雄、石秀准备前往梁山泊,投入宋江门下。因此他自称是梁山泊的人,但是还不是正式的梁山好汉。三人和李家庄的管家杜兴颇有交情,于是杜兴便去求庄主李应出面保释时迁,李应休书一份给祝家庄庄主希望能给个人情,但是祝家庄庄主并没有卖他这个人情。反而倒打一耙说李应和梁山泊有所勾结,于是两个庄子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

在打斗过程中,李应自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并没有将祝家庄众人放在眼里,也没有想到祝家庄人会下此狠手,因而被祝家三少爷暗中射伤了腿脚。因为腿伤的缘故,李应无法参与梁山泊和祝家庄的对战,作为盟友他并没有帮助祝家庄对决梁山泊,更没有联合梁山泊攻打祝家庄。两方的冲突,李家庄并没有参与,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件事令李应感到措手不及的事情,便是在宋江带领梁山泊一众人浩浩荡荡地走了以后。有一个本州知府,并执事若干,三五随从到李应家中兴师问罪来了。知府询问他祝家庄被劫掠一事,李应声称自己有伤在身,一直在家养伤,对此事毫不知情。但是知府又说祝家庄告他勾结梁山的贼寇,里通内外收了梁山许多好处,给梁山泊通风报信,致使梁山泊攻破了祝家庄。

不管李应的百般辩白,知府说要将李应带回府里,慢慢与他对峙个明白。然后便将李应五花大绑了,强行带离了李家庄,并且捎上管家杜兴,一行人出李家庄左右不过二三十里的样子,宋江带着梁山泊一众人出现了,打跑了知府,宋江半拖半拽地将李应“请”上了梁山。

当然,这一切都是宋江的安排。在攻破祝家庄后演了这么一出戏,将李应骗上梁山。

在我们后人看来,宋江设计的这个骗局一点也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拙劣,漏洞百出。其中最为明显的漏洞有三:

其一,梁山泊和祝家庄的战斗刚刚结束,作为一个知府必定不会在这种时候以身涉险,遇上还没有离开的梁山好汉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其二,捉拿嫌疑人都是都头的事情,堂堂一个知府怎么会亲自前来。

其三,如果真的要捉拿李应,知府派出的人也太少了。李家庄是大庄,李应又是庄主,如果反抗起来肯定是一场恶战。城县捉拿晁盖的时候,派出了一百来人,而李家庄这么一个大庄,三五十人绝对是不够的。

这些漏洞在我们看来如此明显,而李应作为庄主,头脑一定聪明,为何他反而看不穿呢。分析起来,原因如下:

之所以祝家庄、扈家庄和李家庄三个庄子能够结成联盟,是因为梁山泊是三个庄子共同的敌人。众所周知,在当时的社会,梁山泊是贼,是反寇。宋江攻打祝家庄的理由是什么呢,还是由时迁偷鸡这件事引起的。时迁被祝家庄擒住之后,杨雄和石秀便结伴逃上了梁山,但是梁山却要杀了这两个人,因为晁盖说他们偷鸡影响了梁山的名誉。宋江阻止了晁盖杀两人,还说虽然时迁是偷鸡了,可他既然说是我们梁山泊的人,若不去有失梁山的颜面,让别人以为我们梁山都是好欺负的人了。

而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祝家庄物资丰富,这一场战斗要的不过是祝家庄的粮食和财物罢了。在那个朝廷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中,物资是很重要的。而梁山这样的绿林好汉看上的东西多半是抢,连带着杀人放火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三个庄子才结下联盟,要共同抵御梁山,保卫自己村子的财产。李家庄的管家杜兴也说了,“现在三个庄子结下誓愿,同一战线,一旦有一个庄子受难,其他两个庄子需要伸出援手,以免梁山好汉前来夺取粮食,需要共同帮助”。李应在这一点上很是理亏。

一开始说好了三家联盟,共同抵抗梁山。但是李应却一口应下了解救时迁这件事,因为被捉时时迁便说了自己是梁山的人,所以李应为一个贼寇说清是首先违反了三家盟约的。刚开始是杜兴请求他这样做,他并不知道时迁和梁山的关系,但是后来他亲自去了祝家庄,祝家的人已经将话说得很明白了,他仍然没有放弃解救时迁。

因为他是一庄之主,既然已经答应了,若是连时迁这样一个小人物都救不出,会有失面子。但是同时,他心里也很明白自己这种行为无疑是将自己与反贼扯上了关系,所以当宋江手下假扮的知府前来问话时,他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揣测是真是假而急于辩驳自己没有伙同梁山。也正是因为他做了有违三家盟约的亏心事,所以才跟着“知府”前去慢慢对峙。

另一方面,封建时期,人分为三六九等。当官的与普通平民百姓的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例如后世的范进中举一事,一旦当了官,光宗耀祖了,连作为他长辈的老丈人也不由得恭敬起来。李应在庄子里是老大,庄子的一切事务都由他做主,即使是同为庄主的祝家人得罪了他,他也是要用武力讨回来的。但是知府不同,知府是官,作为百姓的李应见了官,首先气焰就矮了一截,表现得非常恭敬。当手下通报说知府来了,李应应该是非常惶恐的,惊慌失措的,他连忙出门迎接,生怕招待的不好,怠慢了知府。

这是当时社会的通状,平民百姓见了官员便如同老鼠见了猫咪一样。

李应的表现,并不是特例,而是整个时代百姓的普遍写照。《水浒传》其他人也有这种表现,例如大名鼎鼎的梁山泊老大宋江,在去华州解救鲁智深的时候,就曾扮作官员,骗过了许多人,从而顺利地解救了鲁智深等人。这件事情中,宋江便是利用了一种畏官心理。宋江恨高俅恨得咬牙切齿,但是真正面对时,却不免低眉顺耳不敢造次。这个整个时代的通病,这种民众畏惧官员,下级畏惧上层的心理深深根植在每一个人心中,无法磨灭。

当官员和皇帝想要了解民情的时候,需要脱下制服换上民间的衣服,俗称“微服私访”,便是要将特权脱下,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封建时代,民与官之间的差别待遇是很常见的,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现象。无论你再怎么厉害再怎么聪明,只要你是平民百姓,你就是不如穿官服的,所以李应虽然作为庄主武艺高清、胆识过人,但是他终究只是个平民。当他见到“知府”的时候,已经很是惶恐畏惧了,哪还有胆量去质疑真假。

而最后一点,也是体现了宋江的智慧,他的设计虽有漏洞,但是选人上却是十分周密的。假扮知府和执事的都是读书人,要么是曾经当过官,要么是预备走上仕途却上梁山的人,所以他们装起来,让人无从怀疑。况且,李家庄众人大多都是粗人,没有人会细究这些细枝末节。同时,这件事策划实施的时候,李应根本没有机会前去衙门打听消息。一行人进了庄子,直奔主题便将人带走了,毫不拖泥带水,没有给李家庄的人留下思考其中是否有诈的机会。从“知府”的出现,李应便在一种紧张惶恐的心理状态下,他想的一直是如何撇清自己与梁山的关系,表明自己的清白,根本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

拉李应入伙,可谓是精心设计。这只是一个开端,此时宋江已经有了网络人才,大力壮大梁山的打算了。

文|峰揽山川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