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大概对李应有一定的了解吧。李应是个村子里的庄主,在当地也算有名了。
他本是正派人士,如何与梁山泊里的贼寇产生了关系呢?这其中的源头倒要说到一个名为时迁的偷鸡贼了。时迁不仅偷抢东西,更重要的是打着梁山泊的名义偷,这让一件小事便发酵成了大事。
南宋时期,百姓对梁山好汉的定义大多是贼人之类的,因此避之不及。李家庄和祝家庄、扈家庄粮食丰厚,但怕梁山贼人来抢,于是三个庄主达成联盟,一方有难必来支援。共同对抗敌人,保护庄园安全。
时迁打着梁山泊的旗号,本想吓唬祝家庄的人放了自己。谁知更加激怒了祝家庄的兄弟,要拿时迁处于极刑。
而通路的杨雄、石秀却认识和祝家庄结盟的李家庄管家杜兴。杜兴为了义气,很乐意答应相助。杜兴于是就去哀求李家庄庄主李应,李应就欣然同意了。然而祝家兄弟并不给李应这个面子,还出口讽刺李应勾结梁山贼人,没有胆魄。李应这才明白,这个时迁不是其他人物,而是和梁山泊有关。但李应为了面子,还是希望祝家兄弟看在他的情面上对时迁网开一面。然而,李应太高估了自己,太低估了祝家兄弟。
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李应气急败坏的离开。三家的结盟出现了裂痕,杨雄石秀等人为了兄弟性命只能直奔梁山去搬救兵。
晁盖得知时迁假冒梁山名义去偷盗,气的面色铁青,执意不救人。还是宋江看得明白,告诉晁盖,如果攻打祝家庄,那梁山泊的三五年粮食就不用愁了。
宋江这么说,就赢得了众人的支持。因为他不是为自己办事啊,是为了寨里所有的兄弟不是?他如此一来,就名正言顺的夺了晁盖的指挥权。梁山泊借着救时迁的幌子去抢粮食,也就顺水推舟的发生了。
杨雄和石秀冲当前锋,前去探路,梁山泊的大部队随后就到。李应因为和祝家庄兄弟闹掰,自然不会接应。在祝家庄遭难的时候,李应便在家里躲清闲,草草应付过去了。
祝家庄被攻破,李应袖手旁观,他看到不知天高地厚的祝家兄弟没落到好下场,心里的那口恶气也算出来。他以为就这样圆满结束了,没想到矛头指向了他们李家庄。
一日 ,一位知府带着几个武功了得的大汉前来抓李应,说他通梁山泊,犯了死罪。李应吓傻了,忙解释自己病了,所以没帮忙,但和梁山泊没勾当。途中,梁山好汉出现,救了李应,将他生拉硬拽的推上了梁山。
李应就这样入了伙。其实那知府抓人,不过是宋江导的一场戏罢了。这场计谋也是漏洞百出,为什么李应还会上当呢?
李应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庄主,怎么会害怕一个知县老爷?也不打听清楚,就被拉着跑?村里刚被梁山泊洗劫一空,会不会有余孽逗留,知县老爷就敢带着两三个大汉来捉人,胆子也忒大了点罢?
其实这么低的招数,李应就轻而易举的入了局,是因为作者想不到高招吗?其实不然,是因为李应在当时的情况危机,容不得他多做思考。
他之所以会相信,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当时的百姓都有畏官心理。不管是多小的官儿,只要他官帽一带,官服一穿,人就会害怕。因为官和民本来及不平等。宋江不也是恨高俅恨得牙痒痒,但真站在了高俅面前,还不是一样低眉顺眼,不敢多说一句话。
李应再有能耐,也得看他和谁比不是?李应面对知县,能不晕倒就已经很有胆量了,所以他相信也就情理之中。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李应心虚。他自知不厚道,公报私仇没有出手相救。他暗恨祝家兄弟没大没小,拂了他的面子。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祝家兄弟也没有错。人家说正当防卫,按照盟友约定处置梁山贼人。
而李应不知事情的严重性就跑来要人。祝家兄弟说明真相和重要性之后,李应看不清局势还在要人,这才有了后面的决裂。
可以说是,由于李应的不理智使得结盟瓦解,他后面慢慢缓过劲清醒之时,已经是残局一片了。
所以他的心里是有恐惧的,正巧他的心理被宋江洞悉并加以利用。所以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过活的李应,在突然遭遇官府的盘问时,他已经没有精力去镇静分析是真是假了。只能凭着本能去解释,去撇清和梁山泊的关系。
这大抵就是李应为何会轻易上当的缘故吧。
文|峰揽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