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雍正为何一定要除掉大功臣年羹尧?为何说年羹尧必须得死?年羹尧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往死路上赶的?

年羹尧是清朝名将,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后来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名将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赐死?

雍正三年,曾经的朝野“第一红人”,被雍正皇帝“捧上天”的年羹尧,成了“罪恶滔天”的囚犯。命运如此戏剧性的大转变,让深陷囹圄的年羹尧心有不甘而又感慨万千。他知道,皇帝已经彻底对自己翻脸,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命运能给予自己的最后眷顾。然而,雍正皇帝并没有打算眷顾这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宠臣,在一篇声讨年羹尧罪行和极尽煽情的谕旨中,“网开一面”地赐年羹尧自裁。

我们不禁要发问,雍正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年羹尧?有的朋友会说,年羹尧要造反,所以雍正皇帝要杀他。然而,年羹尧真的要“反”吗?就算年羹尧有造反之心,已然解除了年羹尧兵权、职务和爵位,年羹尧已经毫无造反能力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非将其除之而后快?

第一,对皇帝不敬。

由于年羹尧出身镶黄旗、雍正又当过镶黄旗主的缘故,雍正没即位之前就对在外当官的年羹尧颇为依赖,把他当作夺位的一大资本。但年羹尧并非满人,他与雍正关系虽然亲密,内中又透露着一点点不太贴实。年羹尧似乎没有察觉到雍正内心对他的一点点异心,言语之中不知避忌,多次引起雍正的不满。康熙末年,诸皇子争位日趋白热化,年羹尧自认为看透了雍正密谋夺位的心思,给雍正上书说,“今日不负皇上、异日必不负雍王”,一下子把雍正内心那点盘算全抖露了出来。吓得雍正严辞斥骂年羹尧胡说八道。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还在上书中建议皇帝要“为善日强”。新朝开元,正该颂扬新皇的新气象,怎能说什么“为善日强”,雍正理所当然地有点生气。这不是说我以往做的善事不够,以后要多做些吗?再加上雍正得位历来有阴谋夺储的非议,这句话实在大大地刺激了雍正。年羹尧也是饱学之士,在文字上犯这种低级失误,纯粹是态度问题。

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后,雍正的帝位得到极大巩固,他激动地说年是他的恩人。按说当臣子的哪敢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应该立马上书谢罪,以示谦抑。年羹尧却欣然受之。他受领雍正的赏赐时,轻佻地说“臣贪皇上这几件宝物”,雍正虽然笑骂之,但心里暗恨他恃功居傲。

年羹尧在西北领兵时,雍正发皇城侍卫到军前效力。年羹尧大摆威风,居然让侍卫去给他摆队,京中听说议论纷纷。在军中,他又目空一切,蒙古王公见其面都要下跪。年羹尧给部下东西称“赐”,下发的命令称为“谕”,这都是严重不合规矩、有僭越之嫌的举动。

西北立功的一些人,起初报请赏赐雍正没有同意,后来经年羹尧建议又加以封赏。朝野顿时传言,皇上虽然明断,但在大事上还要依赖年羹尧。雍正听说后非常生气,专门对臣子们说:“朕岂冲幼之君,必待年羹尧为之指点?又岂年羹尧强为陈奏而有是举乎?”怨念很大啊!

毕竟皇帝都还是有自尊心的。特别是碰上雍正这种刚愎自用而又杀伐决断的皇帝,年羹尧还不思收敛自己言行,无疑在雍正的黑账本儿上添了一大条。事实上,也正是这次事件,引发了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雍正也开始反思他对年羹尧的态度。

第二,骄横跋扈。

选官用人之权,是皇帝最为紧要的权力之一。但是年羹尧在这方面触了忌讳。年羹尧在西北带兵时,雍正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给予他极大的权限。年羹尧的职务是川陕总督,凡属川陕范围内的官员,上到巡抚这样的一省之长,下到千总、把总之类的小官,雍正都同年羹尧商量,只要后者提出用人建议,雍正无不遵从。

一些川陕范围之外的重要人事任免,雍正也时不时的征求年羹尧的看法。这就明显超出了年羹尧的职权范围,这应当是内阁大臣或吏部尚书的事。为啥雍正非要征求年的意见?不外乎雍正即位之初形势不稳,他对各地官员了解确实不多,故而从年羹尧的视角,多收集一些下情。如果换作一个懂得尺寸的大臣,应该尽量避免行使这种出格之权,否则宠遇一过,很容易成为把柄,毕竟,谁能保证永远得到皇帝的信任?

三国时曹操对立嗣问题拿捏不定,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惶恐不安不敢回答,唯恐引发干涉立储的非议。后来在曹操的再三追问之下,才小心谨慎地以刘表废长立幼为例,而绝口不言曹丕、曹植的名字。年羹尧显然没有贾诩的自知之明,也不善于压抑自己的欲望。他仗着雍正信任,越来越大胆地干预选官用人之事。他插手干预安徽、江苏、直隶、江西等省巡抚、按察等高官之任免,竟然一一得到雍正允许。

任外之官尚且如此放肆,辖下之官更是不用说了。年羹尧的总督衙门、各州府县道令长,都必须是他的亲故之人,川陕两省一时之间胶缠固结,成了年羹尧私相授受的独立王国。朝中吏部、兵部慑于他的嚣张气焰,对他保荐的文武官员一律开绿灯,导致朝中流传出“年选”的说法。“年选”与当年顺治、康熙时吴三桂的“西选”并没什么两样,都是挑战天子用人权的怪胎现象。年羹尧虽知有此一说,仍然不知收敛,最终触怒了雍正。最后将其下狱论罪时,“擅权用人”之罪成了他最重要的一条罪名。

第三,排挤雍正其他心腹。

大凡人沾上了权力,从没有止境之时。皇帝还好,无论多么专制独裁、大权独揽,国家的体制赋予了他合法性,再怎么专权也没人管。可权臣如果学着皇帝搞集权,那就危险了。年羹尧正是这样的人。雍正高度信任他、极度宠爱他,他还不满足。他要把为人臣者能争取到的所有权力都争到手,为此,他不惜与雍正手下的其他几位宠臣撕破脸皮,公然地争权夺宠。

怡亲王允祥与雍正的关系天下人尽皆知,年羹尧居然也产生了妒意。他对人说,别看怡亲王表面上公忠体国,其实他太虚伪了,到底藏着什么心眼谁也不知道。这话传出去,雍正非常生气。常言道,疏不间亲。年羹尧这话说的真是愚蠢至极。后来治其大逆之罪,这一条也被作为罪证之一。名臣李绂素以刚正清廉著称,年羹尧违制给儿子年富提拔官职,时任吏部右侍郎的李绂以不合规制而驳回。年羹尧遂借机上奏,指责吏部办事不力,怼的李绂大为光火。

雍正想起用他当皇子时的家奴傅鼐,让到他地方上做官,以收集各地民情政声。年羹尧又不高兴了,他对雍正说,如果放出去的人太多,皇上的耳目就杂了。这种言行当然又引起雍正的不悦,合着皇帝只能把你当耳目,只有你奏上来的是真实情况?河南巡抚田文镜在地方甚有治绩,雍正时常夸奖他,支持他在河南办大事。年羹尧看得眼热,于是又上奏折参田文镜,企图像弹劾罢免其他省的督抚一样,把田文镜扳倒。不过雍正甚有主见,对年羹尧这种无理的指责置之不理。

可叹年羹尧,虽然也是一时之雄杰,终因被权力迷住了双眼,行为变得越来越张狂,竟至于不知君臣相处之底线在何处,更何谈揣摩皇帝的心思了。直到他被罢去总督之职,贬到杭州,下了狱,他还摇尾乞怜,请皇帝饶其死罪,庶几可再为皇上效劳。到临死之时,都没搞清楚雍正是个什么样的主子。大愚若智,真年羹尧之谓也。

年羹尧为什么会如此糊涂,一步步把自己往死路上赶呢?

在大部分朋友心目中,年羹尧应该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夫影响,这个他个人因平叛西北战事而盛名,以及当代一些影视剧对年羹尧造型刻画有绝对关系。倘若年羹尧真是大老粗一介武夫,干出这些不懂事儿的事情,似乎还情有可原。而事实上,年羹尧是正儿八经的进士翰林出身,他绝对是一位文官。既然是文官,还是翰林出身,如此奇葩行径岂不更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一切都跟年羹尧一生太顺了有很大关系。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康熙四十八年,刚三十周岁的年羹尧就成为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康熙五十六年,西北策妄阿拉布坦正式起兵反清。战事吃紧之时,康熙皇帝五十七年,康熙皇帝任命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王”代父出征,同时年羹尧晋升川陕总督,协助胤祯平,正式成为最高级别地方长官,此时他还不足四十岁。

来到雍正朝,年羹尧更是平步青云。罗卜藏丹津利用大清王朝皇权交替朝政不稳之时,起兵造反。这次,年羹尧成功代替胤祯,成为大清王朝历史上第一位非满洲亲贵之“大将军”。为了不给太多满洲权贵留下口实,雍正皇帝不断地给年羹尧抬旗晋爵,直到一等公爵,这已经是异姓臣子最高爵位。又为了战事进展顺利,雍正皇帝放手授予年羹尧西北军政大事一手抓之大权,年羹尧成为当时真正权倾朝野的西北王。

年羹尧也不负众望不出一年,就将西北叛乱平定立下不世之功。期间,雍正皇帝更是无数次放下身段将年羹尧“捧”上了天,什么“朕实在是想卿了”等语,又经常不断给年羹尧赠送一些小礼物以示关怀。此时的年羹尧真的是大清王朝最受皇帝宠信之臣,恐怕都没有之一。

从年羹尧的亲身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年羹尧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坎坷,顺利的如同小说主人公一般。而就是这太过顺利,让年羹尧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对于雍正皇帝看似甜言蜜语一般的吹捧,失去理性的年羹尧,早已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因此自恃高人一等的年羹尧,才敢有恃无恐地飞扬跋扈,造成了他严重的性格缺陷。年羹尧有此悲惨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已经铁了心将年羹尧除之,那么接下来就是雍正皇帝帝王之术的一次大展示了。按说,此时脱离西北军政集团,在京述职的年羹尧最容易对付,然而,这不是雍正皇帝的风格。雍正皇帝一切如常地让年羹尧风光返还西安。年羹尧前脚刚到西安,雍正皇帝就开始对其有意敲打,这仅是第一步开始。

第二步就是开始瓦解年羹尧集团,能拉拢的雍正皇帝积极拉拢,对于死心塌地跟随年羹尧的,直接划为“年党”秋后一并算账。第三步搜集年羹尧罪名,对于对年羹尧不满以及常年受年羹尧迫害之人,当然是揭发年“罪恶”的第一梯队人选,然而这些人的言语容易给人以栽赃之嫌。不要紧,第二梯队年羹尧之前所亲信之人立马出场,从“年党”中拉拢之人,开始纷纷倒戈,十分卖力地揭发年羹尧的种种罪行。

在“拉拢集团”之中,最为“重量级”之人物,就是年羹尧的最为倚重之部下岳钟琪,可以说岳钟琪投靠雍正皇帝而远离年羹尧是明智之举,毕竟识数之人都知道哪条腿粗,同时也可以宣告年羹尧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西北军政集团,被雍正皇帝瞬间彻底瓦解。当岳钟琪手捧雍正皇帝谕旨,调年羹尧为杭州将军,岳钟琪接替川陕总督之位之时,年羹尧总算是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是何等形单影只,孤家寡人一枚。

虽然,年羹尧已经卸任川陕总督,但是揭发年羹尧的活动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雍正皇帝以雪片掉落一般的速度,转发给年羹尧举国官员弹劾之奏折,让年羹尧明白回话之时,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他给雍正皇帝写了一份这辈子最低三下四的奏折,乞求主子怜悯,期望能留下自己一条命,继续奉献犬马之劳。

对于年羹尧的摇尾乞怜,雍正皇帝确实有些动容,但是大清帝王就是无毒不丈夫,年羹尧在雍正皇帝心中已经是必死之人。最后,雍正皇帝处心积虑地编撰一套子虚乌有的“白虎事件”,意在阐明年羹尧造反之嫌疑,同时搜集年羹尧大罪九十二款,赐年羹尧自裁。年羹尧毁誉参半的人生故事就此结束,这一年他虚岁四十六。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反复无常,也许年轻时候,人生过于顺风顺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儿,年羹尧的人生轨迹就是个典型例子。总有人说,年羹尧之死就是雍正皇帝导演的一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大戏。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这更像是世事对于“一帆风顺”的一记惩罚,只是年羹尧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以至于他再没有改过自新之机会。

同时,这更是雍正皇帝帝王之术的一次大展示,更是拉开了雍正朝血腥打击异己政党之序幕。不得不令人唏嘘的是,皇帝就是皇帝,那是一个普通人只因多看了一眼,就可以置人于死地的高级魔鬼。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