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而和中医相辅相成的便是中药了。曾经,老百姓有什么病痛的需要用药,都是去中药铺子开上几副药来调理。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的老中药铺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安徽泾县西南章渡镇,有一条元末明初的章渡老街,这里曾经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段,而现在却显得十分萧索,冷清。
但在街上,还开着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中药铺,石镇纸、金属称、算盘、捣药钵,无一不体现着浓浓的中医文化。这间药铺的经营者是一对父女,80多岁的药师杜鹏绵和他女儿杜娟。
杜鹃30多岁时开始帮父亲打理这间铺子。经过30多年的积累,她已经对中医药技艺十分娴熟。
药铺的中药多达六百多种,甚至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大医院,而且铺子里的所有中药都是由经营者自己加工炮制而成。只要走进这间铺子,就能闻到那股浓浓的药香,那股在长长岁月里沉淀的药草气息。
药铺还有一件存放中药的阁楼
这里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还有一些铁桶。
老街药铺一直秉承着“无方不抓药”的古训,要抓药,必须按照医生的药单才行。
由于这间老街药铺的中药品种齐全、药材精良、而且价格十分的公道,章渡百姓无人不知,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都愿意到这里来抓药。
而且不仅是章渡的百姓,还有很多人是幕名来到这里配药,因为有些药方只有到这里才能把药配齐。
前年,杜鹃的父亲杜鹏绵已经去世,他从年少时逃难到此,在药铺做学徒,之后便跟着师傅们一起经营,到了解放后药铺挂牌为章渡人民公社医疗所,后来大集体解散,才由他接手。可以说杜鹏绵的一生都是在这间药铺里度过的。
但现在,只有杜鹃独自支撑着这间药铺的经营,十分的不易。杜娟说,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去学这门手艺,因为太苦。曾经父亲也带过几个徒弟,不过都半途而废了。
而她不忍心这间百年药铺在自己手里关闭,跟随父亲经营学习几十年,她对这间药铺,对这门手艺已经有了不可磨灭的感情。所以,能开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