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什么是善本呢?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通过严厉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图书。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仔细抄写
上去,通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善本概念最早出如今宋朝期间,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善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传播少、具备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书籍,唐朝以前没有印刷技巧
,文字都是用刀或笔刻、写在竹木简、缣帛、纸和羊皮上的。到了宋朝,雕版印刷技巧
已经相当兴旺,书籍发行量大增。过后的印书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官刻是由朝廷经办的,品质好。官方书坊刊刻的书籍品质错落不齐,装帧、脱字、讹字、纸张、字迹等方面都存在种种成绩,于是就有了对善本书的讲究。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不同版本的书籍收录的文献有多有少、校勘精审水平也不雷同,于是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普通本之别。同时,书籍的版本出现有早晚、珍稀水平也不雷同,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这使得善本的内涵愈加扩展。后辈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停止总结演绎,最终造成了如今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善本的“三性”是指书籍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材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九条”次要是指:元代及元代以前刊刻或抄写的图书,明代刊刻或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传播较少的刻本或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钻研上有独到看法
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传播很少的刻本或抄本,辛亥革命前反馈
某一期间、某一畛域或某一事情材料方面的稿本以及传播很少的刻本或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后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或抄本,在印刷技巧
上能反馈
现代印刷术开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朝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以及有特点
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上限,如今个别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1795)。
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