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唐史的人大多知道,唐玄宗在位时期,宰相任期大多不长,更换极为频繁。张说就曾经说过“宰相者,时来即为,岂能长据”?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提防宰相在位时间过长,结党营私,权力过重,导致尾大不掉。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著名奸臣李林甫却能长居相位十余年,直到去世,深得玄宗信任,可见其人政治智慧之高。今天,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何能长居相位十多载。
李林甫,小名哥奴,哥奴倒不是说他身份地位,当时风尚而已。高宗大帝李治的小字也是稚奴,与哥奴可谓如出一辙。事实上李林甫的来头还挺大,是李渊的从弟常平王李叔良的曾孙,妥妥的李唐后裔,贵胄玄孙。
李林甫最初以千牛直长入仕,历任太子中允,国子司业等职。直到开元二十二年,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入相,其后,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离开过相位。
李林甫的为官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当然是不择手段的往上爬,当爬到一定地位也就是宰相高位的时候,就开始变爬为保了。
天生具有蛇蝎之心的李林甫表面看起来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背地里却最喜欢搞阴谋诡计,杀人不见血的功夫最是了得。史书称他“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阴险狡诈,无耻之尤。
按书上说法,李林甫除了有点音律知识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真才实干。按理说,单凭政绩,靠正常的熬资历,他是万万爬不到宰相高位的。然而牛人毕竟是牛人,他的能力不在具体干事儿,而在处理人际关系。在还是千牛直长的时候,他就利用宰相源乾曜和自己舅父姜皎的亲戚关系,巴结源乾曜之子,然后谋求司门郎中一职。虽然源乾曜并没有完全满足,还奚落了他一番,但最后还是给他安排了个谕德的肥缺。刚入官场就深谙各种官场政治,确非常人可比。
源乾曜虽然帮了他一把,但毕竟关系有限,提拔也有限。李林甫的最终发迹还是因为成功搭上了两个女人。
第一个是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爱屋及乌,武惠妃生的两个儿子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绮也因此而备得宠幸,太子李瑛反倒并不怎么得宠。善于钻营的李林甫就感觉到这是个机会,于是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表示自己“愿护寿王为万岁计”,这正中武惠妃下怀,李林甫自然而然的也被武惠妃收为心腹了。刚入官场就巴结上这么一尊大神,想不飞黄腾达也难了。
第二个就得数武周时期赤手可热的武三思的女儿,侍中裴光庭之妻。据说李林甫和武氏勾搭成奸,两人感情极为融洽。以致被戴绿帽子还不自知裴光庭一死,武氏就请当初出自武三思府上的宦官高力士向皇帝推荐让李林甫来接替裴光庭。不过裴光庭是侍中,在当时算是宰相高位,由不得武氏一个妇道人家私相授。但是退而求其次,高力士是把玄宗最后决定要任命韩休为侍中的消息告诉了武氏,再通过武氏告诉了李林甫,李林甫虽然当不上侍中,倒也没有浪费这个机会,而是提前把这一消息告诉韩休,成功赢得了韩休的好感。
果不其然,之前打下的关系没有白废,没过多久,经过韩休的鼎力推荐,再加上武惠妃在唐玄宗面前时不时的枕边风,李林甫终于官拜侍郎,不久又被提拔为宰相,得偿所愿。
根据上面的简单介绍,不难看出李林钻营有术,升官有法,政治运作能力极其高明。资治通鉴就李林甫的这一特殊能力进行了精彩点评:“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下面分别就李林甫的固其宠,成其奸,张其势看看李林甫到底是怎么做的。
首先说说“固其宠”。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能否得到皇帝的欢心,就意味着能否在官场上久经风雨而坚韧如初。李林甫虽然实际干事能力毕竟一般,但是却深得政治场中三昧。他采取收买,贿赂和主动勾结皇帝身边的宦官妃嫔的办法,让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多说好话,最好还能让自己提前知悉皇帝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等重要情报,方便自己做好准备,投其所好借以取悦皇帝。史书记载“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侍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这段话就是对李林甫固宠方法的最好注解。
“成其奸”则是说李林甫为了垄断朝政,诛除异己而各种堵塞言路,封锁信息,欺骗玄宗皇帝。他生怕有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坏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他利用手中的权利,采取各种手段,阻止皇帝听到下面的言论。比如,他曾经恐吓作为皇帝耳目的谏官们“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意思就是,你们要是老老实实的就啥事儿也没有,敢多嘴的话,立仗马就是你们的榜样。补阙杜璡就不信邪,屡次上书言政事,果然被李林甫秘密运作,被贬斥为下邽令,这给了当时的谏官们很大的心理压力,也让李林甫愈发肆无忌惮。
天宝六年,唐玄宗下诏,命令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去京师面试当官。唐朝自武则天开始,就有当庭对策的传统,李林甫害怕别人利用这个机会揭发他的某些不轨之事。于是一手操纵了这次考试,授意尚书御史严加考核导致最后“无一人及第者”,特别搞笑的是之后还大言不惭的上表说“野无遗贤”。意思就是人才都在朝廷里了,那些人都没有真才实学,所以才考不上的。感觉李林甫的脸皮厚度也确实非常人能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诗人杜甫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因为无功而返,杜甫还特意写下了“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的诗句来讽刺李林甫,当然,字都认不全的李林甫应该是不知道这事儿的。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有人上书弹劾告发他的罪状,李林甫广布耳目,严密监视各级官员。天宝八年,就有个叫赵奉璋的太守历数李林甫之过错二十余条上书弹劾,然而皇上还没看到他的奏疏呢,这事儿就被李林甫知道了。李林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没过多久,赵奉璋就去向阎罗王报道了。
就这样,各种可以直接和皇帝对话的途径都被李林甫堵住了,这也是李林甫得以无所顾忌的主要原因。
接着说说李林甫是如何“保其位”的。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官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但凡能力比他强,威望比他高,又受皇帝信任的人,他都要想方设法把它们赶走。史称“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
江州刺史严挺之的例子就很典型。事情是这样的,唐玄宗认为严挺之是可用之才,严挺之也确实能力出众。李林甫怕他一旦得到重用,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就忽悠严挺之弟弟严损之说“皇上很欣赏你哥哥,为了让你哥哥早日得到重用,可以让他称病回京治疗”。单纯的严氏兄弟以为这是李林甫的一番好意,二话不说就照办了,没想到却是李林甫设计的一个圈套。他拿着严挺之上书称病请求回京治疗的奏折就跑去跟玄宗说“严挺之年老体衰不堪大用”。搞得玄宗皇帝还真以为严挺之病得不轻,就打消了重用他的想法。可怜的严氏兄弟可真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李林甫被世人称为口蜜腹剑,所行之事大都如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没必要一一列举了。
就这样,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被李林甫一个一个的排挤出去,要么就明升暗降夺其实权,要么就罗织罪名残酷陷害。而一些阴险小人不学无术者,却得到李林甫的赏识而提拔过高。比如边远小吏牛仙客,目不知书,却被李林甫说成是宰相之才。再比如专用神仙福瑞取媚于上的大学士陈希烈,则因为“柔佞易制”而被李林甫引以为宰相;还有那个总闹笑话的文盲——伏猎侍郎萧炅,也经常跟在李林甫后面屁颠儿屁颠儿。可想而知当时的大唐官场都是一些什么货色。李林甫任用这些只知道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无能之辈,是因为他们既可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又不会危及自己的地位。
最后说说“张其势”,这指的是李林甫为了诛除异己而“屡起大狱,逐责贵臣。出于刑讯逼供陷害忠良的需要,李林甫手下有一批残酷暴戾的狱吏充当帮凶。其中吉温、罗希奭是其中最为得力的两个,“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罗钳吉网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说落到他们手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刚爬起来的李林甫或许还有些政敌,但是到了晚年诛除异己的主要对象就是身为太子的李亨了。因为“太子之立,非林甫意”,他为了以后的前途,常有动摇东宫之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诬陷太子的大舅子刑部尚书韦坚和边疆将领皇甫惟明的私下会面是在密谋共立发动政变拥立太子。事情一旦定性为造反,就不可能善了了。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位朝廷重臣被贬到偏远地方,之后没多久又被李林甫他们罗织罪名迫害致死。因为这次事件,李亨被迫和韦氏离婚。
然而这还不算完,李林甫为了打击太子可谓是不遗余力。之后没多久,又一场迫害紧接而至。在处理柳勣状告岳父杜有邻一案时,李林甫为了嫁祸给太子,唆使吉温罗希奭等人罗织罪名将杜有邻柳勣以及与柳勣结交的淄川太守裴敦复,北海太守李邕等一大批名士都给活活打死。而杜有邻的另外一个女儿正是太子府里的良娣。因为此事,为了不受牵连,李亨又不得不忍痛把“杜氏出为庶人”。
李林甫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臣子,却能前后两次把堂堂储君的两个女人逼走,权势之煊赫,可见一斑。
罗钳吉网强强联手,充分发挥了李林甫的迫害能力。在他们的策划之下,御史台屡兴大狱,大理寺命案不断,当时朝臣无敢言者。即便是身为国之储贰的太子,也因为和李林甫关系不好,而被打击得灰头土脸。又何况那些根基不深的臣子们呢,但凡不服,就难免被他们罗织罪名,或遭贬谪或被杖杀。有个故事就很能说明当时李林甫权势之盛无人敢得罪的情形。话说李世民的第一个太子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和李林甫的关系不怎么和谐,导致李适之的儿子李霅在家办酒席请客吃饭的时候,“客畏李林甫,竟日无一人敢往者”。
大唐在李林甫专权的十几年里,政治上日益黑暗,各种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开元年间的盛世荣光转瞬之间化为乌有,只留下天宝末年的沉沉死气。在李林甫死后不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大唐王朝从此再无宁日一蹶不振,最终在农民起义的大浪潮中覆亡。
君明臣直,君昏臣暗,先贤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盂院则水圆,盂方则水方”。这是古人常用来形容国君对大臣的影响,可谓不易之理。譬如秦汉之际的叔孙通,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圆滑至极的小官僚,但是到了汉高祖时代,却也说出愿以颈血污池的话。再比如隋朝的裴矩,在隋炀帝手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佞臣,后来在李世民手下时也能够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玄宗皇帝当初作为政变天子,英武之气是不缺的,如果不是他的怠政,不是他的纵容,李林甫是不可能有这个胆子的。
民国著名史学家蔡东藩在他的唐史演义里写到“自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固宠市权,妒贤忌能,诛逐贵臣,杜绝言路,口似蜜,腹似剑,玄宗反倚为股肱,自己深居禁中,耽恋声色,政事俱委诸林甫,所有从前姚宋以后诸将相,从没有这般专宠。但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有所长,均堪节取。到了林甫专国,尚刻尚诈,尚私尚威,养成天下大乱。”这句话可以作为李林甫专权误国对大唐江山之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