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遵守了明朝历代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朱由检自小就命运挫折,因他爷爷万历皇帝不喜欢他的父亲,所以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万历皇帝的厚爱,他的生母又不讨父亲的喜欢,所以也得不到父亲的厚爱,母亲又早早的离开人世,他就由父亲的其他妃子们照顾,在年幼的朱由检的心中,是多么想体会家庭的温暖,想有一个能够抚慰心灵的怀抱,可是命运并没有给他这样的照顾,直到他哥哥当上皇帝后才给他册封为王爷,而不是他的父亲,虽然他的父亲只当了短短一个月的皇帝。他的哥哥接手了这个帝国后就将这个国家的所有问题扔给了魏忠贤,自己就去做木工活了,虽然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虽然他也想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他只是个卑微的王爷,见谁都非常谦逊,活的小心翼翼。
当时的朝廷内外,已经有许许多多问题,阉党和浙党等与东林党朝内斗争,辽东边疆的战事,虽然不安分,但也没有打破平衡。无子嗣的朱由校突然离世,老实人朱由检被推上了这个帝国的皇位,这个突然皇位降临打破了朱由检平凡的命运,也打破了这个帝国的命运。朱由检终于从边缘皇族走上了权利的中央。
16岁的朱由检登上了皇位,虽然年少,但是他心中也有远大抱负,他要努力让这个帝国在他手中发扬光大,首先他就干掉了那个曾经误导哥哥,损害国家利益的死太监魏忠贤,老奸巨猾的魏忠贤小看了这个年少的皇帝,本以为他跟朱由校一样好控制,但是他错了,年轻的老实人朱由检骗了他,一步一步的将他逼进死亡的深渊。
虽然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这个国家在他们掌权的时候还没有太乱,虽然魏忠贤和他的阉党贪赃枉法,但是国家还是有能力支持辽东的战争。当然魏忠贤的敌人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人,朱由检与魏忠贤的敌人一同结束了这个专权的太监。本以为结果了魏忠贤,和他一同并肩作战的东林党人就能中兴大明,但是他错了,这群人最终结果了他的大明江山,结果了他自己,也结果了东林党内部诸多爱国英雄。
他上任以后平反了因魏忠贤与阉党陷害的朝廷官员(大多都是东林党人),也奖赏了为他出力干掉魏忠贤的东林党人,这个时候的他非常相信东林党人,也接受了东林党人的建议减除江南地区赋税的建议。自从他登基以来,北方连年大旱,民不聊生,没有了过多江南的赋税,国家财政一下子就吃紧了,然后开始减少支出,减少了过多的驿站,后来打入京城的李自成就是这个时候失的业,各地出现大片的饥荒,许多人离开自己的家乡走出去讨饭,这种大批流民后来就聚集一起形成了农民军。
关外的女真在皇太极的领导下在沈阳建国称帝。虽然边境有着特别信任的袁崇焕坐镇,但是大量的军费消耗也令朱由检头疼不已,朱由检自己只能省吃俭用,为边疆战士省军费,而他信任的东林党人,并没有这个意识,朝廷的斗争也还在继续,魏忠贤死了,但是他的阉党还没有彻底被肃清,还有其他朋党。渐渐地朱由检也对东林党人有了排斥的心理,开始频繁的换内阁大臣,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让他信任了。
陕北的流民组成大大小小的农民军起义了,虽然有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的英勇表现,杀掉了最大的头领闯王高迎祥一度让朱由检相信,自己能够力挽狂澜,但是他又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各路起义军被消灭掉了,李自成也躲进深山里了,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一起都是徒然。
辽东的战事又吃紧了,大部分剿灭农民军的部队被调入辽东,给了这些残余的农民军一丝喘息的机会。当重用杨嗣昌的时候他应该绝对信任的,他没有,费劲千辛万苦,战死多名将领,终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但是袁崇焕的表现让他不再相信,如果他接受杨嗣昌的建议,攘外必先安内,也许他的大明王朝会晚一点结束,李自成从深山中走出了,这一次的李自成集结了大批的农民军打入了北京,占领了紫禁城。
农民军攻入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将皇子托付给了外戚周奎,田弘遇,下令周皇后(崇祯皇帝正宫皇后)、张太后(熹宗皇帝皇后,崇祯的皇嫂)自尽,并亲手砍死了袁贵妃,砍伤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匆匆逃到景山,在寿皇庭东侧的一颗歪勃树上自尽身亡,在对面陪伴他上吊的还有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
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他增加赋税,增调重兵全力防范雄居东北的后金政权和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最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