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31年12月,建文帝朱允炆执行削藩政策,为了提防燕王朱棣造反,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把燕王从政治上架空。
并派人屯兵开平,对北平严加监视,并抽调了燕王朱棣的直系部队驻防它处,但是朱棣毕竟是叔叔级别的人,朱允炆还是嫩了一点。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很快就把建文帝打的在皇宫自焚了,燕王朱棣1402年在南京登基坐上了九五之位,并改元永乐。
此后,朱棣执行恢复经济、与民同休的政策,使明朝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恢复,百姓安居乐业。
不久又五次亲征漠北,彻底瓦解了蒙古在中国北方的势力,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北方草原属于大明朝的天下。
并且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在这里建成设县,把东北地区彻底置于了明朝的实际统治下。
派郑和下西洋,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航海之行,把中华国威远播中亚及非洲,世界第一次完整的听到中国声音。
可以说,明朝在朱棣的带领下,完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性强国的溃变!
但是,好景不长……
由于,宦官在明朝初年的时候,被朱元璋严厉的管制,其继承者也延续着这一政策,使得这些太监渐渐对自己的主子离心离德。
网络配
朱棣借助这个机会,大量的许诺好处,收买宦官。
宦官也“知恩图报”,为其带来大量的建文帝的机密决策,可以说是在靖难之役中,由于宦官的帮助,朱棣次次抢的先机对建文帝行动,建文帝处处被动挨打。
可见宦官为靖难之役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让朱棣明白,要是不给足宦官好处,就好比放了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从朱棣一代起,明朝宦官开始重新走向了政治舞台。
永乐18年,朱棣设置东厂来制衡锦衣卫,宦官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渐渐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权利,成了皇帝的代言人。
加之,后来的明朝皇帝,难有明白人,大多没把皇帝这工作放在心里,只知享受皇帝的果实,忽略皇帝的责任。
借着皇帝的信任,宦官开始直接在明面上干预朝政,朝臣敢怒不敢言,分不清这是皇帝的意思还是太监的意思,稍微不注意就被抓进两厂,安个罪名扔到大牢里。
形成了明朝特有的特务政治!百官时而反抗,时而合作,中国衍生出了中国特色的党争。
特务政治不光伤害了百官对皇帝的信任,也使天下陷入了白色的恐怖,明朝国力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内斗,渐渐消耗,决策层的矛盾也使明朝数次在重大决策,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