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无不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道光皇帝(1782-1850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节俭。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还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然而,节俭成性的道光帝“治家有余,治国不足”,大清王朝非但没能强盛起来,反而急剧衰落。2010年是道光逝世160周年,让我们重新走近这位抠门皇帝,了解他节俭的故事。
五两银子打两个补丁
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皇帝即位之初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御制声色货利谕》的节俭宣言书,表达其崇尚节俭的理想和倡导节俭的目标,颁布全国。其中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能富吗?怎样才能使百姓富起来呢?他说,我给你们省。
生活中,道光皇帝带头节俭。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同时规定: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
道光皇帝对皇后非常敬重。有一次,皇后生日,他决定为皇后祝寿。于是,满朝亲贵重臣献上寿礼,拜完寿,自然留下赴宴。开宴后,众人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此次寿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很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皇帝生日的万寿节、皇后生日的千秋节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庆贺礼仪筵宴都停止举行,这一次算是破例了。
对道光帝节俭推波助澜的,是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曹学士平日花一文钱都要打算盘。这样天性爱节俭的人,和道光帝正好算得上一对儿。皇帝自然和他十分投机,每天这位曹学士都被召进宫长谈。太监们还以为皇帝和大学士商量国家大事,谁知留心听时,每天谈的都是家庭琐事。
一天,曹学士穿一件破套裤进宫,两只膝盖上补着两个崭新的掌。皇帝见了,便问补这两个掌要花多少钱,曹学士奏称须三钱银子。皇帝听了十分诧异,说朕照样打了两个掌,怎么内务府要报销五两银子呢。曹学士忙推说皇上打的掌,比臣的考究,所以价格贵。道光帝叹了一口气,从此逼着宫里的皇后妃嫔都学着做针线,皇帝身上衣服有破绽的地方,都交给后妃们修补,内务府连一文钱也不得沾光。
满朝文武都是破衣烂衫
对道光帝的节俭举动,大臣们极力逢迎。朝中最刁滑的便是穆彰阿。他在节俭方面极力逢迎道光,却在外面做出许多贪赃枉法、穷奢极欲的事情。
一次,皇太后过生日,道光帝怕多花钱,便下旨说:“天子以天下养,只须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万寿大典过事铺张,反非所以顺慈圣之意。万寿之期,只须大小臣子,入宫行礼,便足以表孝敬之心,勿得过事奢靡,有违祖宗黜奢崇俭之遗训。钦此。”
圣旨一下,大臣们对皇上省钱的意思个个心领神会,便由穆相国领头,和皇上说明,不须花内帑(tǎng)一文,所有万寿节一切花销,都由臣民孝敬。皇帝自然高兴,下谕立一个皇太后万寿大典筹备处,委穆相国操办。穆相国背地里借着承办万寿的名义,到各省大小衙门勒索孝敬。小官员拼拼凑凑,从100两报效起,总督部臣直报效到三五十万为止。这场万寿,穆相国足足得了1000万两银子的好处。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这些,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旧衣服卖得比新的还贵。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节俭得更加起劲。
在道光皇帝的影响下,表面看起来官场风气有所转变,其实,这只不过是作秀罢了。
裁撤新疆边防
道光皇帝在节俭过日子外,还倡导节俭治国,节俭治军。他不但平时俭以律己,俭以律臣,就是赏赐有功之臣吃顿饭,也“节俭”到家。
大学士长龄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叛乱,把逆首张格尔槛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后,开庆功筵宴,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15个老臣。这些人挤了两桌,桌上摆着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举箸,只怕一动筷,便要吃光。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些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作诗,君臣即席联起句来,做成一首80句的七言古诗,记当时君臣之乐。在席上谈论了足足两个时辰,菜还不曾吃便散席了。
后来,在探讨新疆设防方案时,将军们提出的方案始终无法通过。本来,将军们已经考虑到了道光皇帝的吝啬,准备上奏仅要18000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皇帝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军留守6000人。将军们愤然回击,提出专守新疆东部,西部自治,不予设防的方案。道光皇帝又大骂他们放弃新疆防守,指责其居心叵测。
经过几年的争执,根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于“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
俭吝误国
1939年,林则徐受命禁烟,逼迫英商义律交出鸦片的时候,承诺一箱鸦片可以给英商五斤茶叶补偿,结果最终总共收缴鸦片20200箱,价值800万两白银,道光皇帝顿时觉得心疼,磨磨蹭蹭地不答复。林则徐只好和邓廷桢等上奏说:所需茶叶十余万斤,应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意思就是不会占用皇帝从海关揩油得来的收益,道光这才放了心,马上批复:照所议办理!
拖延近20年的难题解决得如此轻松顺利(实际上此时英国议会已决定发兵),道光顿时对所谓大英帝国满心地瞧不起。除了前线的林则徐、邓廷桢等人,整个朝廷没有人去想、去准备因禁烟而可能导致的战争,道光只是兴冲冲地夸奖说:卿等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所办可嘉之至!但是归根结底,道光不是真的反毒英雄,他在乎的只是林则徐吓唬他的事实——白银外流。
此后,在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妥协,与其节俭的意识不无关系。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只要一有大臣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尽管道光皇帝为大清王朝节省了一些经费,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财政状况也未见彻底好转,反而每况愈下。以致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
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而在一餐一衣上锱铢必较,甚至节俭治国,裁撤军费,减少兵员,这样怎么可能节俭出一个大清盛世呢?正如近人蔡东藩评价道光帝:“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