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终年78岁。每次提起周总理,人们心目中总会浮现出他为国家人们鞠躬尽瘁的形象。可是你知道吗,周的一生中有六个“无”。接下来,编者给各位来一一讲述到底是哪些“无”......
一:死而无灰
周总理死前曾立下遗嘱,希望自己死后不要留有骨灰。在周的追悼会之后,治丧委员会按照周生前的嘱托,将他的骨灰用撒农药的农用直升机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邓颖超让周家所有亲属以及医务人员和身边工作人员留下,在大会堂台湾厅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她向亲属们宣布了这个消息:“总理在十几年前就与她约定死后不留骨灰。灰入大地,可以肥田。为了完成总理生前的遗愿,所以骨灰将被撒掉。”可以说周生前为了人民没有自己,死后为了奉献自己最后一点力他也放弃了自己。
二:无墓无碑
因为周的骨灰按遗嘱已散向山河,所以就没有埋葬骨灰的地方。总理生前节俭,死后自然也不愿让国家为自己的身后事而破费钱财。因此,周总理死后也无墓无碑,他想要的就是一个干净,生前鞠躬尽瘁,死后不愿麻烦人。他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并不求什么纪念的回报和香火的馈饷。
三:无子无女,却一心为烈士留后
联合国在周总理去世之后,为他下了半旗以示悼念。周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首次殊荣的人。联合国秘书长对此作出的解释是:周身为一个泱泱大国的领导人,他至死一无存款,二无子女。一心一意为人民,他算得上是史上第一人。但是这样的他,谁有想得到他最经常做的事便是搜救烈士遗孤,并悉心照顾,供求学习生活。总理何等苦心,他是要为烈士留后啊。
四:官而不显
周总理离开故乡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也要求他的弟弟一并不准回去。其实,周也很想回去给母亲扫墓,但是他却无法回去。因为不想家乡官员为了迎接他们而劳民伤财,怕再次上演“元妃省亲”事件。周作为一国总理官而不显。在外交中他是官,而在平常生活中,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地位上。周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平民宰相,也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总理。
五:劳而无怨
周总理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工作狂。这一点,在小学课本上“一夜的工作”一文便可看出。新中国虽建立,但周身上却担起了新中国建设的任务,平日是真正的日理万机。为了中国人民为了党而付出自己的一切。一次周总理出国访问,内衣破了便送到驻外使馆去补洗。当大使夫人看到这一团衣服的时候,伤心得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这样照顾总理啊!这还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由于总理平时生活节俭,他的衬衣已多处打过补丁,白领子和袖口是换过几次的,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纱衣。
六:党而无私
周总理还有兄弟而人,他是家里老大,老二早逝,他与三弟周恩寿感情颇深。恩寿解放前从商为我党提供过了大量经费,解放后他被安排到内务部工作,总理指示恩寿的职务要安排得尽量低些,因为他是自己的弟弟。后来恩寿有胃病,不能正常工作,总理又指示要办退休,说既然不上班就不能领国家工资。内务部长执行工作任务得慢了些,总理又严厉批评说:“你不办,我就要给你处分了。
周总理生前没有自己,死后也没有保留自己。活着的时候把生命全部交给了革命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死后也把骨灰留给大自然,化为了青山忠魂。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但是他把什么都留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