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楚曹操究竟杀了多少平民,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一件事。文言文中的“屠”除了屠杀的含义之外,还有“占领”的意思,所以,在史书中多次记载的曹操“屠城”,其实并非屠杀之意,而是占领。比如“屠柳城”“屠宛”“屠邺”就是明显的占领,不是屠杀。
其实曹操总的来说还是爱民的,比如他占领邺城后看到人口多达三十万,便十分高兴;扫平河北后,对于逃亡山林不愿归附的百姓他也能网开一面;从曹操早年的诗词中也不难看出他对乱世众生的悲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既然如此,是不是说曹操就没有屠杀过平民战俘呢?
是屠杀过的。
历史上记载曹操大规模屠杀平民战俘有两次。
一次是徐州大屠杀。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被人害死,于是兴师南下,讨伐徐州陶谦,途中曹军连破关城,并展开了对平民的屠杀,以至于泗水为之断流。
第二次是坑杀袁绍八万战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告终,袁绍仅带八百亲兵逃回河北,曹操俘获八万战俘,既养不起也管不了,放了更不可能,结果尽数坑杀。
这两次大屠杀对曹操其实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曹操屠徐州间接导致陈宫张邈叛乱,也导致了徐州本地士族和百姓对曹操彻底失望,刘备后来之所以能屡次搅动徐州,令曹操数次征伐才搞定,就是初平四年大屠杀的后遗症。徐州百姓对曹军十分厌恶,要不是刘备那时政治觉悟不高,没有搞好和本地豪强的关系,估计曹操在中原大战中未必能拿下徐州。另外,诸葛亮那时候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也在徐州生活,他之所以宁死不选曹操做君主,或许也和这次大屠杀有关系。
曹操坑杀八万河北战俘,导致河北尤其是冀州百姓家家挂孝,人人哭丧,曹操的行径激起了河北父老的宁死顽抗。本来袁绍统治下的河北贫富差距极大,百姓已经几乎没有活路,恰恰是曹操的大屠杀使得原本已经众叛亲离的袁氏得到了百姓支持。官渡战后,袁绍精锐尽失,威风扫地,可结果曹操不但没有顺利拿下河北,反而足足用了七年才扫平袁氏,原因正是官渡大屠杀。
曹军进攻河北的壶关,曹操下令,一旦破城,全部坑杀。结果关内守军和百姓宁死不降,最后还是曹仁劝曹操网开一面,曹操同意了,结果壶关顺利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