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毛泽东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而在这响当当的十大元帅中,罗荣桓元帅可能是因为最早去世,又是政工干部,没有直接指挥什么战斗,所以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元帅的存在感,知名度应该是最低的,可是罗荣桓元帅和其他元帅一般,贡献都是巨大的,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的。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诞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
1927年4月罗荣桓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罗荣桓随毛主席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在电视剧《毛泽东》中有这么一段剧情,那就是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的逃兵越来越多,可是有一支连队和一个排牺牲的战士最多,却无一个逃兵,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支连队有党代表,这个排有入党积极分子,这让毛主席大受启发,提出了要将党组织建在连上,从而实现让党指挥枪,让革命的队伍真正的拧成一股绳。
而这个连就是罗荣桓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那个排的排长叫陈士榘,后来成了开国上将。
而从这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信息,罗荣桓和毛主席是老战友,毛主席丢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后,罗荣桓便随着他一同南征北战。
在之后的战斗岁月中,罗荣桓成为了我党领导的军队中,最优秀的政工干部,做“政治部主任”这个职业,估计没有人能超过他。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和家人合影
而罗荣桓这个政工牛人,干得最出色的便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咱们先来说说抗日战争时期吧。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罗荣桓便任115师的政治部主任,林彪负伤修养后,陈光任115师的代理师长,之后115师开始分兵,聂荣臻一部挺进冀鲁边区,而陈光罗荣桓则挺进了山东。
在山东,115师不仅重创了日寇及伪军,更让队伍迅速壮大,而在壮大队伍方面,罗荣桓这个政工干部绝对的居功至伟。
那么在罗荣桓的努力工作下,山东根据地发展到底如何迅速,有多壮大呢?咱们来看一笔数据。
115师在陈光罗荣桓率领下挺进山东,虽然名义上是率领着师部,实际上只是343这么一个旅的主力,兵不过万。可是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这支部队不仅歼灭了上十万的鬼子及伪军,自己更是发展到了27万人,成为了我党领导的最大军事集团,占了我党领导军队的四分之一。而且罗荣桓还发展了近五十万的地方武装,支持共产党的革命群众更是多达两千七百万。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在和别人谈到罗荣桓时,对他在山东时的作为,做出了一个高度的评价。(陈光在能力上还是不如林彪,所以中央后来又派了徐向前和朱瑞去山东,可徐帅身体不好,朱瑞也是干政工工作的,和罗荣桓有不和,曾建议中央换下陈和罗,让他们去修养。最终毛主席建议中央军委留下了罗,而让朱进中央党校学习。罗便大展所能,扭转了山东不利的局面,并迅速壮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不可避免的肯定会爆发,而中央高瞻远瞩,知道东北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一定要抢占东北,而东北则成为了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为了提供更多的部队占据东北,中央下令从全国各地调十一万人入东北,而山东方面就调去了六万的正规军。
不仅如此除6万余人正规部队以外,山东军区还派往东北20个基干团,约3万人。这样,山东军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向东北共输送了9万人的干部、战士。
在罗荣桓一行到达东北的前后,除万毅和萧华所率领的干部、战士外,还有许多山东军区的部队到达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中坚力量。剩下的20余万正规军也成为了第二野战军主力。
也就是说,罗荣桓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老底子,创建了解放军最强大的两支野战军,这份功劳实在是无人可比。
而到了东北后,解放军有很多战士成分复杂,林彪都说“流氓、土匪、宪兵、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分,亦被带坏。”而且当时毕竟国军才是真正的“王师”,所以东北地区的群众基础也不好。
而罗荣桓的到来,在他的政治宣传下,改变了这种局面,队伍还得到了发展,激增到了三十七万人,并得到了东北群众对解放军的拥护。
而后来队伍人数越来越多,国军的降兵也越来越多,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思想觉悟都不足,又是罗荣桓在部队中推广第3纵队诉苦教育经验,增强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一经验后经毛泽东批示在全军推广。他主持组建二线兵团,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将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由11万余人发展到150万人,成为各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的野战军,占全国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辽沈战役中,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先打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决策,对夺取辽沈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说,罗荣桓为解放军的壮大,为新中国的建立是建立无可替代功勋的赫赫功臣,是绝对够资格够功绩评为元帅的,并是能让所有人服气的元帅。
1963年,罗荣桓因长期抱病工作,积劳成疾,年仅61岁就去世了。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悲痛万分,几天几夜不能入眠。一天深夜,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吊罗荣桓》这首七律,应该说是目前可见的毛泽东惟一的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也是毛泽东唯一悼念战友的诗。
罗荣桓追悼会,毛主席、刘少奇、周周总理都来为他送行,当时在京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七位元帅也都来了,毛主席深深的向这位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跟随他的青岛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奠基人(毛泽东语)的元帅鞠了三个躬。这份殊荣,是十大元帅中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