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是卖国贼吗?他放言不让日本买走一寸土地

20世纪初的中国被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折腾的元气大伤,列强贪婪的吮吸着这个东方病人的血,死亡的结局显而易见,袁世凯此时成为左右中国这艘破船的舵手。但袁世凯在历史上的评价却被人们痛骂为“卖国贼”,因为他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权益,成为中华民族的耻辱,但他并没有签订日本提交的“二十一条”,而是签了删改版的“十二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身处今天的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当时袁世凯选择不签,他还有其他选择吗?也许中日全面战争会提前20年打响。袁世凯

让我们回到100年前的1915年,当时日本趁欧洲列强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忌东亚事务,拟定了骇人听闻的完全控制中国的文件,要求北洋政府袁世凯“秘密确认,迅速签订”,就是想“低调”的不仅将东北和山东半岛窃为己有,而且要灭亡中国。小编在这里引用公开资料,“二十一条”简要说就是要中国“承认日本对山东半岛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在东北、内蒙古居住往来权、开矿权、开展工商业权利;并将旅顺、大连和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租借权限延长至99年;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如果谁看了“二十一条”的内容能够签下,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二十一条”部分内容

袁世凯对日本的态度一直不好,在晚清因朝鲜东学党人起义事件被朝廷派去“抗日援朝”时,他就看透了日本想要吞并朝鲜进为跳板侵略中国东北的意图,本想与日本决一死战,但慈禧太后忙着过六十大寿,李鸿章认为日本人惹不起,还是和议的好,袁大头被迫回国。现在日本翅膀硬了,老佛爷归西了,再也没有掣肘了,此时日本又要求他签订这个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身为大总统的他心里是很抵触的,他曾愤怒的对日本代表说,“日本竟以亡国奴对中国,中国绝对不做高丽第二!”但实力所限又不能撕破脸皮,在于徐世昌、段祺瑞等人紧急商议后,逐条批复,决定谈判先,消极抵制,并确定了五大策略:第一,先派人去日本探日本的底牌,调查日方的有关情况,以便赢得谈判主动;第二,涉及到领土问题切忌不能答应,连谈都不要谈;第三,矿业公司问题,假借政府不能越俎代庖名义,不予答应。第四,铁路建造权和行政管理权要由中国人自己控制,日本人可以有会计审核的部分权利,但不宜过多。第五,拖延谈判的过程,争取外交途径解决;日本人要求一周谈五天,他就让代表团谈三天。日本人想一次谈四个小时,他就让代表团一次谈两个小时。

一直拖延下去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日本人要求签订过程“绝对保密”,但袁世凯按照原来制定的“以夷制夷”策略,故意将《二十一条》的内容偷偷的泄露到国际上,意图通过英法美等国施压让日本放弃或收敛。果然,诸国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日本在中国侵占了自己的在华利益一概不能接受,日本被迫将侵犯中国最多主权的第五号条款进行删减,将中国的损失降到最低。就这样,日本人送过来的“二十一条”,袁世凯逐条打折,代表团和日本进行了拉锯战,谈了两个多月几十次会议竟然还没有达成协议。日本恼羞成怒,在中国山东、福建等地增兵,给北洋政府下了最后通牒,要求48小时之内必须答复,否则海陆并进。日本武力威胁,袁世凯心里有拼死一战的想法,他曾询问段祺瑞,如果与日本一战,我们怎么样?段祺瑞说军队只能抵抗48小时,但48小时之后就要听总统指示了。话的很明显了,国力所限,其他大臣也都说还是签了吧。英法美虽然舆论上谴责日本,但实质帮不上什么忙,最后只能靠自己。靠自己靠得住吗?反复权衡利弊后,袁世凯在会上说,“国力未充,难以兵戎相见,只能暂时屈辱。不然,十年之后,非但不能与日本一较高下,亡国危险更甚今日。”人在屋檐下不敢不低头,袁世凯最终不得不签。

中日双方代表签订“二十一条”时情景

签订的内容,实际上是“二十一条”的删减修改版,不是将日本很多侵略要求均做删改,就是模糊处理,日后再定或加入限制条件,最终二十一条签订了十二条。签约之后,袁世凯使用各种手腕破坏日本人的阴谋,限制这十二条在中国的实施。例如日本人在中国购买土地建造工厂,但他们却买不到一寸土地,因为袁世凯有令,敢卖给日本人土地的人一律按叛国罪杀无赦。条约中关于日本顾问,中国政府或者机构对其置之不理,形同虚设。日本人要求中日杂居,但当日本人走出他们自己的附属地,却发现立刻面临生命危险,北洋政府根本不会保护这些移民的安全。袁世凯暴露日本人的恶劣行径,发动国内抗日情绪,一时日本在国际上声名狼藉。“五月九日”成为中国国耻日

“不用日货,争回主权”的海报

最终签订的“十二条”中仍然有出卖国家主权的条目,引发国内民众极大愤慨,袁世凯从此作为卖国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作为那个时代中国实际统治者,袁世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在“二十一条”的签订过程中,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的。弱国无外交,如果袁世凯出卖国家“二十一条”没有拒绝,那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他本质确实是不情愿签署的,这点不能否认。他的行为应该属于屈辱外交,而不是卖国。尽管暗地阻挠实施,但条约中关于延长旅顺大连租权等,还是让日本尝到了甜头。从这个层面上讲,仍然出卖了国家主权,这也是不能否认的。不管是“二十一条”还是“十二条”,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大的外交耻辱,这更是不能否认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