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从朝鲜战场回国的彭德怀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在审阅军队内部文稿文件时,每逢看到对苏联“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文字时,总是把“无私”二字划掉,但也不作任何解释。
当时,很多人都对彭德怀的做法不理解。直到后来中苏关系出现裂缝,他们才懂得彭德怀的先见之明。
因为,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实际上,就连苏共书记赫鲁晓夫也坦率地谈过,苏联援助不是“无私”的。
从历史上看,苏联对中国的确过无私(无偿)援助,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也不再对共产党创建的新中国提供无偿援助了,供货都要计价。或用外贸现汇付款,或付贷款利息,而且按国际惯例并不怎么“优惠”,甚至有苛刻之处。
如在抗美援朝初期,苏联提供的陆军装备,几乎全部是二次大战用过的旧品。 如苏军已装备ak—47自动步枪, 对华只提供波波沙-41冲锋枪。苏军已逐步用t-54坦克换装,便把淘汰下来的3000余辆t—34运到中国, 许多车体上还留有对德作战时的弹痕,只是刷上一层新漆。
就是苏联军队换装下来的淘汰品,也不是无偿提供给中国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
当然,苏联的这种有偿援助,对中国的抗美援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彭德怀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他说:“朝鲜战线稳定有几个因素,一是志愿军的作战经验日益丰富,二是有了坑道工事,三是装备改善,有了苏联的各种火炮。”
但使彭德怀深有感触的是,苏联出于利己主义考虑,在志愿军出国时,虽答应先提供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但却不肯提供40型步兵反坦克火箭筒。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反坦克武器奇缺,当时全国全军只有缴获的美式60及88.9毫米火箭筒642具,57毫米无后坐力炮29门,但火箭弹、炮弹有限,入朝部队每个营只有火箭筒3具。而美军每师有坦克140辆,88.9毫米火箭筒543具。
在中国兵工技术专家和工人努力下,终于在1951年自制成功了90毫米火箭筒以及57、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弹药,下半年源源送到朝鲜前线,为志愿军的反坦克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时间上晚了一年。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