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曾流传着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说宋祖英、韩红这些人都是女将军,有人还煞有介事地称她们为“文职将军”。
实际上,我军根本就没有“文职将军”这个说法,只有“现役军官”和“文职干部”这两种称呼,前者有军衔,后者没有军衔。比如宋祖英,级别是三级文职干部,在待遇上等同于少将级别,但不能说她是少将。
那么,在我军中究竟有没有女性将军呢?当然有,比如1955年授衔时,就有一位女性少将,也是我军中唯一一位开国女将军。
这位少将,名叫李贞,湖南省浏阳县人。
说起来,李贞将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他的丈夫甘泗淇也在1955年官拜上将,成为我军中唯一一个双将军家庭。
同大多数开国将帅一样,李贞从小也是出身贫寒,年仅6岁就被父母卖给了一户人家当童养媳。喜欢看古装戏的人都知道,童养媳可不像现在的小媳妇那样受宠,其实就是去给人家当丫鬟的,什么重活累活都得她干。
整整十年后,李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1925年,李贞的家乡来了一批共产党员,号召贫苦百姓起来闹革命。16岁的李贞在姐姐的支持下,毅然走出了家门,去妇女协会报了名。当时,李贞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人们都叫她旦妹子。报名的时候,负责人问她叫什么名字,李贞心想,既然决定闹革命,就不能再叫旦妹子了,叫什么好呢?这些天她经常听人们说,要对革命坚贞不屈,于是灵机一动,干脆就叫李贞吧!从此,中国革命史上多了一个不一般的名字——李贞。
参加革命后的李贞,仿佛把这十年中受的委屈全都发泄了出来,革命思想非常坚定,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短短的两年后就成了当地的妇联委员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然,国民党反动派也没有放过她,通缉令贴的到处都是。这时候,她的婆家人受不了了,一纸休书,断绝了跟这个“无法无天”的儿媳的关系。而此时的李贞,早已不在乎那些旧礼教,把我休了更好,以后干革命就更加自由了!
1927年的一天,李贞率领浏东游击队频频打击敌军,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为了牵制敌军,李贞率领游击队边打边退,最后退到了一处悬崖边上,游击队员也只剩下了4个人。
这副情景,完全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翻版。在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李贞下令跳崖,绝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万幸的是,悬崖下面树木横生,李贞等人被树枝刮得遍体鳞伤,但好歹保住了性命。李贞就带着这几个人,一路上克服千难万苦,重新找到了主力部队。
(图:李贞与丈夫甘泗淇)
1934年,李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终身伴侣——甘泗淇,媒人还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但让人惋惜的是,两人的孩子在长征时期早产,加上条件太差,没多久就夭折了。而且更让人惋惜的是,由于李贞产后没有休息好,永远地失去了生育能力。
但李贞的母爱并没有就此消沉,反而变得更加博大,主动收养了20多个烈士的遗孤,一手将这些孩子们抚养长大。
1955年授衔时,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周恩来专门跟她道喜说:“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将军,祝贺你!”
李贞含着眼泪,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重复着“感谢党,感谢党……”
当毛主席为他们授衔时,周恩来特地对摄影记者侯波说:“一定要把镜头对准主席跟李贞握手的时候。”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珍贵的照片——
李贞将军从小受苦,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建国后条件好了,也一直拒绝享受。她身上穿的所有衣服,还有床上盖的被子,都是解放前就一直在用的,补丁摞补丁。
从上世纪70年代,李贞一家就住在一个小四合院里。这个四合院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到了80年代,李贞已经是大军区副职的级别,按照规定可以分到非常好的房子,但李贞都拒绝了,继续住在这个又破又旧的小四合院里。
有一年元旦,一位领导去看望她,一进屋就愣住了,因为屋子里太简陋了,恐怕连最基层的百姓住的房子都比这个要高级。这位领导强忍住热泪,说:“李贞同志,我恳请您换一座房子吧,这里太寒酸了!”
但李贞爽朗地笑笑,说:“这怎么能算寒酸呢?跟以前相比,这里已经很不错了。”
李贞将军去世后,留下了两根小金条和11000元存款。按照她的遗嘱,两根小金条,一根捐给了自己的家乡湖南浏阳,另一根捐给了丈夫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11000元存款,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当做自己的党费,另一部分捐给了北京市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