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李世民部下武将谁的武艺最高 又有谁排上了凌烟阁?

幼年时候,痴迷传统说书艺人的《兴唐传》,对隋末英雄排行榜中武艺最高的前十位如数家珍,比如李元霸,这位号称隋末第一条好汉的大英雄擅使一对擂鼓瓮金锤,而第二条好汉叫做宇文成都,杀人的兵器是一条凤翅镏金镗,依次排列的则是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罗成等人,后来知道这些好汉们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好多都是民间艺人虚构的,属于市井文学范畴,当不得真。比如李元霸,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李渊的第三子,但很早就因病而死翘翘了。

但唐史中确实存在着英雄排行榜中的真实人物,且大多都被唐太宗李世民所笼络,李二依靠着这群心腹爱将,在隋末乱世中捞取到足够的政治资本后,又依靠这些死党发动了血腥的“玄武门政变”,夺取了帝位,然后按照功劳大小,排位位,分果果,成全了凌烟阁上的所谓二十四名功臣。这其中给他扮演杀人武器的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等都榜上有名,分列第七、第十九和第二十四位,这三位功臣虽然在评书《兴唐传》英雄排行榜中名次靠后,但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不折不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民间享有盛誉,也是李世民在武将群中最钟爱的几个人。

凌烟阁功臣排名靠得是贡献大小,兼顾了亲情同时也掺杂了李世民个人喜好,而不是单看武艺高下和单打独斗能力,向来凭力气吃饭和成为杀人工具的都赶不上耍嘴皮子的,历来帝王论功行赏都是文臣占优而武将吃亏,所谓文韬武略,文总是靠前的,而武将中蛋糕分得最大的是鄂国公尉迟敬德,原因在于这位黑大汉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尉迟哥们儿在玄武门政变中表现的最为积极,一箭射杀了太子党最重要的支持者齐王李元吉,永绝了李世民心头大患,尉迟敬德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赤胆忠心,所以让李世民很感动也很放心。

老蔡根据野史记录,八卦一下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的战力,看看他们究竟谁的武艺最高?又是因何在凌烟阁中排名榜上有高下之分的?先看看秦琼秦叔宝,唐人胡璩在《谭宾录》中载,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秦王时,率领手下这群猛人东征西讨,每次临敌掠阵,看到对方那些耀武扬威的骁勇战将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样子,就很不爽,回身发问,谁去给我把对方主将灭了?秦叔宝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心甘情愿充当“大杀器”,领命跃马,提枪而去(评书中说秦同学善使双锏,看来不靠谱),秦叔宝每次打仗都玩命,而且是单枪匹马玩命,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秦同学所到之处,人马俱倒,对方只要是乱了阵脚,李二就会挥师进击,每次旗开得胜,这一招屡试不爽。能被李二看上眼,点将出阵,且能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人吃饭的家伙如探囊取物一样,可见秦叔宝武艺是非常出众的。

秦叔宝战功赫赫,是李二麾下最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之所以在凌烟阁上排名殿后,表面上的原因是战场上拼杀奋不顾身,流血太多,而导致疾病缠身,唐朝一统天下后就再无带兵打阵经历,而是长期“休假性治疗”。老秦自己都曾经直言不讳的告诉别人,我从年轻时就开始了戎马生活,前后经历过二百多阵仗,屡负重伤,计算一下我出的血也有许多升了,又怎么能没病呢?在凌烟阁李二分果果的时候,秦叔宝已经病死五年之久了,一个死去的人和活人争什么?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一段惊天隐情,在所有正史上,唯有《旧唐书》载秦同学参加了李二的玄武门“反革命暴乱”,而其他史书都无佐证,极有可能秦叔宝并未参加李二的那次不光彩的窝里斗,而是和英国公李绩一样保持中立,一身玩命的秦同学在老大李二最需要他玩命的时候没有踩上点儿,此前所有的玩命差点儿被一笔勾销,政治上的点儿不清,思想上的首鼠两端才是他排名最后一位的重要原因。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此前无论是在军功还是官职上都排名靠前的秦同学何以在凌烟阁上只是搭了个末班车呢?

《谭宾录》里还记载了另一位猛人程知节的战场轶事,初唐时,裴行俨(这位是《兴唐传》中排名第三的裴元庆原型)领兵与王世充交战,裴哥们也是一员虎将,闻见血腥味就兴奋,于是身先士卒冲进敌阵砍瓜切菜一时杀得性起,结果被敌兵一箭射中,翻落马下,这时,程知节奋不顾身杀入阵中,前去营救,不仅杀伤了大量敌兵,而且还击溃了王世充的军队。程知节抱着裴行俨,二人共骑一匹马回来时,被王世充的骑兵赶上,敌兵从后面一槊就刺穿了程知节,老程大喝一声,回手便把穿过身体的槊折断了,然后顺势一击,将身后那个刺向他的敌兵杀了,老程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威猛和霸气让自己和裴行俨都免除了杀身之祸,胜利大逃亡回到了军中。

程知节参加了李世民组织的无数次战役,也是一员让敌兵闻风丧胆的勇将,旧唐书上说他善于使马槊(使三板斧也不靠谱),曾在瓦岗军中与秦叔宝同为“内军”骠骑,能担任这个职务,其骁勇善战当与秦叔宝齐名。史载程知节归顺李世民后,与秦叔宝同时担任精锐骑兵将领,身着黑衣黑甲,号称“玄甲队”,是李世民主力军队中的王牌部队,战斗力十分惊人。程知节在凌烟阁中比秦叔宝排名靠前,且在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李绩之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站对了队,跟对了人,他唯恐落人之后的自告奋勇参加了“玄武门政变”。《旧唐书》载,在事变之前,程知节还多次告诫李二先下手为强,剪除手足之患。后来这一番“成熟”的政治表现果然成功的打动了李世民,且成为得力打手,在流血事迹中因表现抢眼,深得李世民宠信。

最后说说尉迟敬德,唐人刘餗在《隋唐佳话》中载,鄂国公尉迟敬德,生性豪爽,作战勇猛,最擅长的功夫是空手夺白刃,每次打仗时,身先士卒,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中,敌兵每次举槊来刺,都被尉迟猛人巧妙避开,然后勇夺其槊反刺杀敌兵。当时海陵王李元吉对于此传闻很是不屑一顾,要想亲自验证一下尉迟同学功夫究竟怎样?又担心刀枪无眼,误伤无辜,就下令去掉槊尖利刃,尉迟敬德满不在乎的说,即使槊上有刃,也无妨。李元吉挺槊刺来,被尉迟同学施展武功绝技,空手夺槊,如是再三,李元吉颜面大失,忿忿不休而怀恨在心。由此可见尉迟猛人牛皮确实不是吹的,有着炉火纯青般的绝高武艺。

李世民征讨窦建德时,信心爆棚,对手下这位第一猛将尉迟敬德说,寡人手持弓箭,公用长枪相伴,虽百万之众其奈我何?既捧别人也抬高了自己,瞧瞧这话说得多满多大?不过这李二还真不是吃素的,此二人艺高人胆大,径直驰往敌营,叩其军门而狂呼,我就是大唐秦王,与尔绝一死战,谁敢接战?这两个二百五竟然吓得敌方不敢出阵。后来在与窦建德排兵布阵时,李二看见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郎,骑着玉骢骏马,身着鲜艳铠甲,这心就痒痒了,指着骏马对尉迟敬德说,那少年骑着那匹宝马,太可惜了。其意不言自明,尉迟猛人请缨夺马,李二假惺惺的说,轻敌者亡,以一马而损公,非我所愿。勇士尉迟敬德也是个人来疯,话音刚落,一马当先,杀入对方阵中,擒敌并获骏马而归。

论武艺高下,从唐人笔记中反馈的信息来看,尉迟敬德当为李世民战将如云中的第一猛将,也是李二心腹中最听话最爱表现的第一打手,单其空手夺白刃,且与号称武艺超群的李元吉当时比试的场景来看,四爷元吉当时肯定是下了死手,想灭了李二这位护驾神,结果最后却是李元吉在玄武门死于尉迟箭下,当真是天道循环。如此这般忠心耿耿,李二不分封这位黑煞神一个大大成熟的果子才怪,长江后浪拍前浪,尉迟这一浪把先前勇冠三军的秦叔宝拍在了沙滩上,也把先他投靠李二的程知节踩在了脚下。其实单论武艺高下,应该是尉迟敬德第一,秦叔宝第二,程知节第三。后来民间也需要保护神,而门神只能是两位,按照武艺高下,也就只能是尉迟和老秦入选了,这多少平衡和抚慰了秦大将军那颗略感不公平而受伤的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政治手段,当时李世民也已是个老人,老人总爱怀念往事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绘入凌烟阁,其中的真情也不会少。这二十四人的姓名与事迹如下: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第八。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第九。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第十三。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第十四。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第十六。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第二十三。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逝。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为什么排名倒数第一?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此一功臣,为何排名倒数第一呢?我个人认为,是《隋唐演义》让我们看高了他。

关于大家最关注的武力排名,首先演义里排名一半多都是虚构人物,不能作为参考。新旧唐书有列传,大家只知道他凌烟阁排名最后就认为秦琼排名太低云云,其实不然。

首先凌烟阁功臣是指对唐朝有功劳的人,所以文官也有一半以上吧;其次,叔宝自唐统一后就伤病缠身,没有其他出战立功纪录;第三点唐太宗建凌烟阁画像时,叔宝已去世5年了。 叔宝并不是像殷开山、侯君集等人一直是唐的将领。归唐时又不是屈突通那样的是一方长官,领导者看人的重要性和我们看人的观点不同。多少品行一般,能力平平的人也能位列要职就是例子。

还有人认为叔宝甚至不如咬金,因为程咬金排名在前,这不能作为评判。李绩的名望功劳大不大?他在凌烟阁排名就在叔宝前面,倒数第2,大家怎么想?其实是世人太看重排名才会这样。凌烟阁只是从太宗对杰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纪念的感情出发而建的,并不是功劳排名册,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

我们知道,隋末唐初的虎将,以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尉迟敬德最为知名,到场过的战役也差未几,可这些人中只有秦叔宝得到过“上柱国”(特级战斗好汉)!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叔宝去世后太宗特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表彰其生前战功,陪葬昭陵。当时对墓前塑像是有严格规定的,普通人都是禁止的,就是一起陪葬昭陵的其他功臣武将,立像大概也没几个吧。这可以看出秦琼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唐朝后,叔宝和敬德成了门神,虽然传说不一,但说明叔宝是很受人们喜爱的人物。所谓“仁者无敌,勇者无惧!“史书对叔宝的评价正是“勇”字。秦琼正是我们大众喜爱的拥有勇敢品质的英雄人物。这是为什么1千400 年后我们还在评说隋唐英雄的原因。只是演义只注重人物的武力大小,胜败成绩而忽略了人性思想上的高尚品质。误导了我们对英雄的观点定位。 演义里多数把叔宝和敬德放在一起, 按照小说描写(包括说秦琼是左天篷大帅转世,而敬德是黑煞神托生;黑煞神害怕左天篷,不愿意下凡,后来玉帝说,那就黑煞神一出,让左天篷带三分痨病,这样两人就可以杀一个对手;所以小说中也是描写两人对战时秦琼是带病和敬德对杀),叔宝武力略高于敬德。

正史不可能记载谁高谁低。可也有一些记载可以给我们想象空间:叔宝投唐的第一仗就是大唐抵抗刘武周的入侵。当时尉迟敬德的确勇猛无敌,演义里说日抢三关,夜夺八寨也不算夸张,攻城略地,很多重要人物还被他俘虏了。当他得胜带兵经过美良川时,殷开山与秦叔宝在此与他遭遇,两大名将不可能不交手。可史书没说,倒是演义里绘声绘色的写出了“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敬德挥出三鞭,而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可见叔宝还胜了一招。 历史上这场战争成了对唐朝多次失败终于扭转战局很重要的一仗,唐军大获全胜。叔宝等斩首2千余级。叔宝因功劳巨大而被皇帝李渊亲赐金瓶,派人慰问,奖励,赠上柱国等。大家可以自己去猜测二位勇将的实力。

另外玄武门事变秦琼是否参加还未可知,《旧唐书》写到秦叔宝参加了,可其他史书列举的参加者名单都没有他,也没见到在正史里写他在事变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话。事变前,秦琼的功业、勋爵、职位、赏赐均高出敬德等人很多,但是事变后的功臣封赏他只有700户,比长孙无忌和敬德等的1300户差很多,比参加事变的张公谨、侯君集都低。这是很奇怪的。所以有人认为他可能被调到军营,因为他和程咬金都被李元吉列为出征突厥的名单。若设想成立的话,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后来敬德的为什么会因为功高而凌烟阁排名靠前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叔宝真的没有参加事变,除了调动原因外,很可能是他也像李绩李靖一样持中立态度,为什么呢?因为他并不会单纯的像演义里那样是为了李世民而投唐,当时的皇帝是李渊,而李渊对他恩遇有加。叔宝的经历应该使他不愿意去做让皇上亲子相残的事的。也许因此李世民对秦琼的信任从此有所保留。秦琼的历史记载不多,不过透过文字记载,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志节完整”——来护儿评语,勇猛无畏,胸怀大志,有气节,经历坎坷,傲视天下勇者的豪杰!!!!

在秦琼去世五年后,唐太宗还能记住他,并将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已实属可贵。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