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十大开国元帅中,最有谋略和智慧的人非他莫属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谁最有谋略?谁的智慧最高?此人非叶剑英莫属。叶帅的谋略有多深,智慧有多高,看看他在几个历史的重要关头是如何发挥的。

1919年12月,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就追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0年10月,孙中山组建的粤军打败占据广州的桂系军阀,占据广州。叶剑英当时在粤军副官处任职,粤军总司令是孙中山亲手提拨的陈炯明。而叶、陈二人均为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学生。1921年10月,孙中山视察广西,叶剑英被选为大总统的随从人员,返回广大州后被提拨为海军陆战队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公然叛变,断炊炮轰总统府,阴谋加害孙中山。形势万分危急,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奋力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前往黄埔。6月17日,叶剑英乘“宝壁”舰护卫孙中山的“永丰”由黄埔向广州挺进,行至白鹅潭附近时遭到叛军的炮火伏击。叶剑英沉着指挥,并同士兵一起勇猛作战,保护孙中山安全脱险。孙中山在广大州蒙难50天,叶剑英始终率部护卫。由于叶剑英等人的英勇斗争,使得陈炯明篡夺革命政权的最终破产。1924年初孙中山派蒋介石、廖仲恺筹办黄埔军校,3月,叶剑英应廖的邀请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5月,被任命为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在黄埔期间,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深受影响,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时的叶剑英已经是蒋的第一军新编第二师师长,深受蒋的器重,但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他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发出了“通电全国反蒋”的电文。离开蒋系部队后,赶赴武汉到汪精卫的国民军第四军工作,军长是张发奎。之后第四军扩编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任总指挥,黄琪翔任军长,叶剑英被任命为参谋长。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使叶剑英更加看清了国民党真实的反动面目。认为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只能靠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为中共党员。为保密,党组织决定暂不公开。继续潜伏在敌营里。

1927年7月,南昌起义前夕,汪精卫召集孙科、朱培德、黄琪翔等人秘密策划,以开会为晃子,要诱骗叶挺、贺龙上庐山以解除兵权,叶剑英得知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连夜下山。于7月24日约叶挺、贺龙在九江甘堂湖以观景为名,把消息秘密告知叶、贺二人。并且共同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是:叶、贺不上庐山;不接受张发奎要将部队调往德安集中命令;部队立即赶赴牛行车站,乘火车迅速向南昌开进。由于得到叶剑英的内部策应,使南昌起义得以顺利实现。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中央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决定向北挺进,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却仗着他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人多枪,要闹独立,反对北上,提出向川、康地区退却或南下主张。并且还向中央要权,为了团结动员张国焘北上,中央还是任命他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还把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委的职务也让给了他,并派叶剑英到红四方面军工作。7月,叶剑英被中央任命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8月的毛儿盖会议,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甘南。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从卓克基出发,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从毛儿盖出发,经班佑北上阿西。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到达了阿坝就按兵不动,不顾中央三令五申,拒不执行中央北上的命令。9月9日,张国焘 给陈昌浩发去密电,电令陈昌浩“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电报到达时,陈昌浩正在开会讲话,发报员将电报交给了叶剑英。叶剑英看过电文后,感到情况万分危急,当即快马赶往毛泽东住址,将密电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后把内容写在卷烟纸上。随后叶剑英将电报又带了回来,陈昌浩还在讲话,直到会议结束,叶剑英才把电报交给陈昌浩。中央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连夜离开了巴西,脱离了险境。

在万分危急关头,正是由于叶剑英机智巧妙,及时将密电报告给了毛泽东,使中央转危为安,化解了一场大危机,从而在粉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976年,随着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的相继逝世,“四人帮”反党集团加紧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他们从政治、组织、武装力量上都作好了夺权的准备,形势发展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刻。正如叶剑英所说的:情况已到了不破不立的危急时候,不破了“四人帮”,中央就立不起来。不破“四人帮”,我们这党就很危险。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际,身 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在中央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支持下,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坐镇怀仁堂,亲自指挥抓捕“四人帮”的行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费一枪一弹,就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

叶剑英每每在关健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站到正义的一方。毛泽东对其评价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本文由文史学者高山流水提供)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