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4日,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展开了激烈地唇枪舌战。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第一位女性首相,有着“铁娘子”的美誉。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在国际外交领域上纵横捭阖,冷战期间第一个和苏联破冰,并与戈尔巴乔夫成为好朋友。马岛战役又将她的个人声望推向了顶峰。
战争的胜利让铁娘子激发了国内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英国政府则趁着有利时机,组成了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代表团出访中国。撒切尔夫人自以为非常了解中国,企图借助收复马岛的余威震慑中国政府,其料到被邓小平三言两语化解于无形之中。
香港被称之为“东方明珠”,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英国政府自然是不愿意放弃香港这块风水宝地。在9月23日,英国代表团与中国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谈判,因为英国强硬地坚持无理条件,致使谈判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这时正在四川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考察的邓小平及时赶了回来,他了解了双方谈判进展后,决定会一会这位名不虚传的铁娘子,于是被国际社会广泛传诵的“精彩对话”就这样开战了。
9月24日上午,邓小平在福建厅门口迎接撒切尔夫人,第一句话就给了自信满满的铁娘子一个下马威。双方握手致敬,撒切尔说:“作为英国首相,我很高兴见到你。”邓小平则耐人寻味地回答道:“我认识好几位英国首相,可是他们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
双方分宾主落座后,很快就把话题转移到香港问题上来。撒切尔用大量的篇幅来强调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三项条约仍旧有效,而且是符合国际法的,企图只归还新界,达到长期霸占香港和九龙的目的。
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的也对香港陈述了他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主权;第二是1982至1997这15年是香港回归前的过渡阶段;第三是香港回归后如何保持稳定和繁荣问题。在关于第一个主权问题上,邓小平坚决的表态:“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对于撒切尔反复强调《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有效性,邓小平就此问题表明了立场:如果在一九九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不能成功收回香港,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不能向全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能收回,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无能的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邓小平接着说道:“如果那样,人民就没有理由继续相信我们,这样的政府应该自动下台,没有别的出路。”并且邓小平还说到要在一两年之内正式宣布中国政府要收回香港的决策。
根据撒切尔夫人后来的回忆,中方把主权问题看得很严重,收复主权是他们和人民的尊严问题,必须归还中国,撒切尔夫人对此也表示十分失望。
失望的撒切尔并没有绝望,她以香港人民的意愿为借口,企图以主权交换治权的方式,让香港继续由英国管理,并且反复强调只有这样才能让香港人民更有信心。
邓小平对此继续解释道:“之所以要在一两年之内宣布收回香港,就是希望在此期间,能制定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方针,香港届时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大部分制度都将继续保留。”并表示非常欢迎英国政府的宝贵意见。
邓小平以大国领袖的风度和坦诚让撒切尔夫人在香港的主权和治权问题上一无所获,常以胜利者姿态示人的铁娘子一度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走出人民大会堂时不慎跌倒。英国报纸还一语双关地调侃道:“铁娘子同邓小平会谈时摔了跤。”
挖掘历史有意思的另一面,欢迎订阅最有趣的“史料不辑”(slbj001)长按可加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