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耳朵上的失眠点定位

如今的人常常由于生活压力、压力等众多问题出現失眠状况,长此以往造成人的身体情况愈来愈不太好,乃至由于经常失眠有些人刚开始应用安定片,进而对安定片造成了依靠。实际上,在中医学上,有很多治失眠的小方式 ,比如我们的耳朵里面周边就会有许多 穴道能够治失眠。文中为大伙儿一一详细介绍,看来一下吧。

失眠按耳朵里面哪些穴道

失眠按上、下耳窝

失眠,中医学称「失眠」,它是由心、脾孱弱导致,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以及上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道。可将无名指放进耳朵处,大拇指放进耳的反面捏揉就可以。

失眠的耳穴疗法

失眠多因心态刺激性、自然环境改变、药品功效、病症等,导致人的大脑调整混乱引发。中医学觉得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学主要表现。

耳朵里面上布有穴道,有经络疏通、运作血气、调养五脏六腑的功效。以不一样方法刺激性这种穴道可造成全身或部分反映,有利于确诊和医治。中医学运用耳穴疗法有悠久的历史,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包含中医针灸、推拿、贴敷疗法、堵塞、吹药、埋针、放血等,是中医综合医治的实际操作技巧之一。

耳穴治失眠的刺激性技巧能够是扎针、贴压、放血。常见助睡眠的穴道有:心、脾、肾、神门、枕、脑、缘中、内分泌和交感。能够参照图例。

耳针有助于睡眠

在一边耳朵里面上选2-3个穴道。先消毒,用0.5寸毫针实际操作,迅速刺进0.33cm深的软骨组织,以不透过另一侧皮肤为度,捻转多次後,留针10-20分钟,全过程中可捻转提升针感。每日或第二天一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隔断为一周。如因工作中关联,无法定时执行接纳医治,可采用埋针固定不动在穴道上,持续5-20天,令病人每日轻按多次,提升刺激性度。

耳穴贴压促眠

是最普遍的耳穴刺激法。在一边耳朵里面上选2-3个穴道,消毒耳轮,在相对医用冷敷贴上磁珠,轻触数十次,使部分血肿发红、发热、疼痛为度。嘱咐病人常常轻按穴道,非常在餐後及临睡前,每一次轻按3-5分鐘。耳朵更替,隔天拆换一次耳贴。对于顽固性失眠,相互配合敷药最佳,如王不留行籽、莱菔子、六神丸、樟脑等,在穴道前後双面均贴上提升刺激性。

耳穴放血促眠

即在耳珠上面刺放血,挤压4-5流血,每星期2次,上下更替开展。留意事先消毒杀菌,有流血问题、贫血、血压低和孕妇不适合。

耳穴按其治失眠功效特性,能够区别为呈阴性穴、呈阳性穴及平性穴三类:呈阴性穴多具备清热去火、祛火、消炎、镇定、止痛等功效;呈阳性穴多具备湿热、滋补养生、温补肾阳、推动新陈代谢、循环系统、内分泌和生长发育等功效;接近彼此之间则为平性穴,平性穴也经常出现片面性,或偏重于呈阳性,或偏重于呈阴性。

治失眠的常见耳穴

1神门: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廓上、下栏交叉式以前,为平性穴,但偏呈阴性。有镇定、止痛、宁心安神之效。

治失眠常见耳压穴道法 - 中药治疗失眠的偏方 - 中药材治失眠

2、皮层用点:在对耳郭的内侧边,为平性穴。有调整气轮、健脾胃益肾、止咳化痰通脉、轻重缓急止疼、益宁心安神之作用。

3、枕点:在对耳郭外侧边的后上边,对耳郭软骨边沿处,为平性穴,但偏呈阴性。有止咳化痰醒神、镇定安神助眠、降逆轻重缓急之效。

4、脑点:在对耳郭顶尖(止喘穴)与屏轮切迹正中间处(脊髓点)联线的圆心,为平性穴,但偏呈阴性。有补肾填精、理气开郁、益脑安神助眠之效。

5、内分泌:外耳门后正下方近屏间切迹处,为平性穴。有调整内分泌的功效,具融洽阳阴、培精养血、活血通络之效。

6、肾穴:对耳廓下脚底缘,左右脚分岔处正下方,为呈阳性穴。有补肾益精、通利水路、清目聪耳、牵正抗衰老之效。

7、心点:在耳甲腔管理中心凹处,为平性穴,但偏呈阴性。有滋阴养血、调合营卫、清泄内火之效。

8、胃穴:在耳廓脚消退处,为平性穴,但偏呈阴性。有和胃止疼、镇定安神助眠之效。

9、肝穴:在胃穴的外上边,耳甲艇边沿处,为呈阴性穴。有舒肝理气、柔肝利胆等作用。

10脾穴:在肝穴的正下方,紧贴对耳边缘,为呈阳性穴。有滋长营血、健脾胃补气血之效。

11、肝阳:肝阳1在耳廓包块上缘,肝阳2在耳廓包块外缘,均为呈阴性穴。有养内敛肝、祛火潜阳、清热去火之效。

12、失眠穴:在耳廓脚后沟尾端与对耳廓后沟交汇处,为呈阴性穴:当用别的穴位治疗失眠实际效果不佳时,用此穴常获效应。

13、镇定:在耳甲艇后突起,颈感穴与上肢穴联线的正中间处,为呈阴性穴。有滋阴养血、止痛消痒、和胃止喘、养阴滋肾之效。

14、晕点:在对耳郭、脑点穴术与屏轮切迹正中间处(脊髓穴)中间,为平性穴,偏呈阴性。有补阴升清、降逆安神助眠、利窍通脉之效。

15、胆:耳甲艇内,肾穴与肝穴联线中间的正中间处,左边耳此点为胰穴,右边耳此点为胆穴,为平性穴。有健中合胃、助消化止呕、行气疏郁、清热解毒利胆之效。

16、百灵2:耳甲腔后突起,阳维穴直正下方,为呈阴性穴。有清热解毒化痰、行气降逆之效。

17、烦:耳廓脚后沟,近珠形突起的耳廓脚后沟的上支处,为呈阴性穴。具备清热解毒除烦、镇定安神助眠之效。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