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眩晕要重视严重可能导致昏厥或中风

随着春天气息越来越浓,眩晕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眩晕轻者虽不影响日常活动,但若轻视或不及时诊治,重则可能出现晕厥或中风等,下面就针对“什么是眩晕”、“春季易致眩晕”及“如何防治”给予以简单阐述:

什么是眩晕?

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两者同时并现,故称眩晕。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常有头胀、耳鸣、失眠、面红目赤等不适。

颈椎病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等。颈椎骨质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易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脑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发病缓慢,常伴有失眠、耳鸣等。脑动脉硬化主要是由于高脂血症所致,血脂软、硬斑块形成等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动脉血流下降,脑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头晕。

贫血老年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春季为何易致眩晕?

传统医学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医学早已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春季应调控好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就会影响肝气的疏泄条达,使体内的气机升降运行失调,易导致疾病丛生。特别是素有精神疾病、肝病、高血压等病患者。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

春季风干物燥,人体水分流失很严重。夜间人体通过呼吸道、皮肤、大小便所流失的水分较多。水分流失过多,若不及时补充,身体调节跟不上,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供血不足,都会出现头晕等不适。

如何防治眩晕?

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需在常规用药积极防治原发病的基础上,切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防治眩晕的频繁发生:

调畅情绪

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既不要抱"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要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古人认为春主“风”、“阳”,而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如情绪波动,疏泄失常,则易肝阳上亢,易致头晕目眩。因此应需保持乐观的情绪、舒畅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但富有营养,可食用鱼、瘦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而肥腻辛辣之品(如肥肉、烟、酒、辣椒、胡椒等),不宜多食。久食肥甘厚腻之物易生痰浊及损伤脾胃。古代医学中的痰浊广义中包括现代医学的血脂等,而长期的高脂饮食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引发眩晕,因此在当今食物品种之丰富的时代,更应当注意饮食结构,避免肥甘厚腻辛辣食物。

劳逸结合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传统医学认为“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过度劳累或安逸都会导致气血损伤,易致眩晕,因要加强锻炼,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注意安全

眩晕的发作期间最好有人陪同照顾。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头晕是血压高症状中的一个,当出现头晕时先监测血压水平,根据血压情况加减药物。高血压高危者易引起脑出血,因此老年人独自一人在家或外出时应在家人的陪伴下,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意外。

自我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中医按摩穴位操作来缓解眩晕症状,如百会、涌泉及降压沟等穴位。

百会穴: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具有平肝熄风、醒脑苏厥作用。主治头痛、眩晕等病症。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具有安神开窍、潜阳熄风的作用,治疗神志异常和头痛、眩晕等症。

降压沟(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耳廓的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自上而下按摩,可起到降压效果。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