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月经前烦躁易怒心情不好 试试这几个方法

女人嘛,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容易生气的。但是,如果经前易怒太过,或者有头昏、体倦、失眠等表现,就要考虑是否是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

笔者近年来以脏腑气血理论为指导,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辨证分型治疗:

(1)肝郁气滞型:经前烦躁易怒,胸肋及乳房胀痛;或头胀痛,呕逆,衄血,狂躁不安等。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或脉数。治以疏肝理气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柴胡15g,枳壳10g,川芎15g,香附15g,郁金15g,甘草6g。

加减法:烦躁易怒、口苦者加牡丹皮、栀子;头痛选加蔓荆子、菊花、薄荷、白芷、葛根等;乳房痛甚加王不留行、橘核;呕逆者加竹茹、半夏、陈皮;咳血、衄血者去香附、柴胡,加牡丹皮、栀子、藕节、生地黄等;痰热上扰见狂躁易怒者,加胆南星、竹茹、辰砂、石菖蒲等。

(2)脾肾阳虚型:经前头昏体倦,四肢面目浮肿,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胖淡,苔白,脉沉迟。治以温肾健脾。方用健固汤加减。

处方:党参、白术、茯神、薏苡仁、巴戟天、干姜、木香。

加减法:腹泻重者加扁豆、煨葛根、补骨脂;形寒肢冷者加附片、肉桂、续断;气短腹坠者加黄芪、升麻;胸腹胀者加香附、枳壳。

(3)心脾两虚型:经前心悸失眠,头晕头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经来量多,色淡质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养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

加减法:经血多者加阿胶、鹿角霜;纳差严重者去远志,加砂仁、石菖蒲。

(4)阴虚火旺型:经前鼻燥咽干,五心烦热,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萸肉、知母、黄柏。

加减法:牙龈肿痛者加石膏、黄芩、薄荷;鼻燥咽干者加桔梗、天花粉、沙参;痤疮痒疹者加荆芥、防风、赤芍;失眠者加夜交藤。

(5)血虚生风型:经前或正值经期风疹频发,瘙痒难忍,日轻夜重,面色不华,爪甲不荣,舌淡红,苔薄,脉虚数。治以养血祛风。方用养血祛风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荆芥、防风、苍术、黄柏、甘草。

加减法:疹色不红者去黄柏,加白蒺藜、茯苓、何首乌;夜睡不安者加夜交藤。

(6)瘀血阻络型:经前及正值经期,头身痛,下腹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有块,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紧或涩。治以活血化瘀,佐以养血祛风。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

加减法:身痛者加桂心、独活、鸡血藤;下腹痛者去桔梗加益母草、延胡索、吴茱萸。

2.经后调理

上述各型的经后调理均可用八珍汤加减。肝郁气滞型可去党参,加柴胡、香附、郁金。脾肾阳虚型去熟地黄、白芍,加干姜、巴戟天、莲子肉、薏仁。心脾两虚型加黄芪、龙眼肉、山药、大枣、合欢皮、酸枣仁。肝肾阳虚型去川芎、党参,加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血虚生风型加黄芪、何首乌、防风。瘀血阻络型加丹参、桂枝。

3.服药方法

按上述分型于经前7~15天开始服药,一般服药3~9剂,经后调理各型均以八珍汤加减,服药3~9剂,治疗1~6个周期。

小结:患者多数与气血失调有关。五脏中肝藏血,主疏泄,主情志,体阴而用阳。肝郁气滞和阴虚火旺者占多数。由此可见,肝的机能失常与本病的发生更为密切,同时也是造成气血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中应着重调整肝的机能,把气血双调作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掌握辨证施治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只要辨证正确,治疗得法,用药得当,就会收到满意的疗效。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