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包括疱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脱发、疣、癣等皮肤科疾病的中药外治方法。
一、疱疹
疱疹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初往往先有烧灼感,搔痒或疼痛,继而出现红斑、水疱,损害破裂后露出糜烂面,然后结痂,痂脱而愈。
临床最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热疱""蛇丹"等范畴,多由风热毒邪阻于肺胃,或肝胆火旺,湿热内蕴所致。
风热袭表型
多见于单纯疱疹,皮疹发于口鼻及生殖器周围,皮肤灼热刺痒,红疹,水疱,疱液透明或混浊,数日后干燥结痂。
方1
组成:新鲜荷花瓣10张。
用法:将荷花瓣贴于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日换4一5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生蒲黄6克,黄连3克,冰片0.5克,麻油适量。
用法:先将黄连、冰片磨成细粉,再和入蒲黄,加入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3次,3日为1疗程。
肝胆湿热型
多见于带状疱疹。疱疹好发于颜面及胸胁,皮肤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局部灼热疼痛。
方1
组成:新鲜柿子5只,冰片1克。
用法:将鲜柿子榨汁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取药汁涂于患处,1日4~5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雄黄6克,白矾3克,冰片1克。
用法:将雄黄、白矾、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加入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二、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常骤然发生,瘙痒剧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瘾疹"范畴,多由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或脾胃湿热,郁于皮毛所致。
风热外袭型
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此起彼落,搔痒剧烈,遇热或汗出易发,遇冷则减等。
方1
组成:新鲜芝麻杆100克。
用法:将芝麻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洗擦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豨签草60克,地肤子15克,白矾9克。
用法:将豨签草、地肤子、白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肤风团鲜红,状如云片,搔痒不已,伴有身重纳呆,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泄泻等。
方1
组成:新鲜青蒿叶60克。
用法:将青蒿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明矾9克。
用法:将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明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附注:如风团遍及全身,可用上方药液沐浴全身,1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