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食物大致分为五类:酸、苦、甘、辛和咸。中医专家指出,预防高血压,在选择食物上要注意五味的合理搭配。
预防高血压有饮食口诀,即:“半斤牛奶二两肉,一斤蔬菜八两谷。一个鸡蛋五克盐,水果绿茶享清福。不抽香烟少喝酒,乐观开朗心无忧。每天早上跑跑步,保你腰带不变粗。”
饮食上必须秉持“五味不过”原则:
一、食物不过咸:限盐
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其中包括通过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二、食物不过甜:限糖
含糖高的食品主要是米、面、糕点等。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如玉米、小米、豆类、荞麦、薯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奶类雪糕等。
三、食物不过腻:限脂肪
专家建议,生活中要限制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如猪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高脂肪和蛋类制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及鸡皮、鸭皮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50克新鲜牛奶或酸奶。每天肉类控制在75克以内,主要是瘦肉,如猪、牛、羊、鸡、鸭等禽类肉食。
四、食物不过辛:限酒
酒也属于“辛”类食物,对于嗜酒如命的市民,专家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少于100-150毫升,比如2至3两;或啤酒少于250-500毫升,比如半斤到1斤;或白酒少于25-50毫升,约0.5至1两。女性则减半,孕妇不宜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五、食物不过苦:限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主要是苦麦菜、芹菜、芥菜、苦瓜、咖啡等。苦能清热,有的地区气候炎热,适当吃些有苦味的蔬菜是有好处的,可以清肝炎、心火。不过,苦味毕竟寒凉,过食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或腹痛腹泻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除了五味不过,高血压患者,还忌吃下列10种食物。
1.不吃牛髓
甘温补虚之物,是为一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凡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症的心血管疾病之人,切忌多食。
2.不吃狗肉
为温补性食物,易助热动火。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凡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甲亢者不宜食用。
3.不吃羊髓
由于羊的脑髓中胆固醇含量颇高,故对血压高、血脂(尤其是胆固醇)高者,不宜多食常食。
4.不吃肥猪肉
由于肥肉含动物性脂肪特别高,可高达90.8%,多吃肥肉易使人体脂肪蓄积,身体肥胖,血脂升高,以致动脉硬化,所以,长期血压偏高者忌吃肥猪肉。
5.不吃猪肝
由于猪肝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据分析每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约368毫克,常吃多吃猪肝,对高血压及高血脂不利,故应适当忌吃为妥。
6.不吃猪肾
俗称猪腰子。虽有补肾之功,但含胆固醇量颇高。据分析,每100克猪腰子中含胆固醇405毫克,比猪肝还要多。所以,患有高血压者,不宜多吃常吃。
7.不吃鸭蛋
由于鸭蛋(尤其是鸭蛋黄)所含的胆固醇量极高,故心血管疾病者皆不宜多食。《随息居饮食谱》中还说:“鸭卵,滞气甚于鸡子,诸病皆不可食。”
8.不吃醍醐
醍醐,性平,味甘,虽有滋阴补虚作用,但属于一种高脂肪性食品。在每100克醍醐中,脂肪含量可高达20克,而仅含2.9克蛋白质。凡血压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人,皆不宜食。
9.不吃胡椒
中医认为胡椒辛热、性燥,辛走气,热助火。如高血压患者身体壮实,肝火偏旺,或阴虚有火,内热素盛者,不宜多食。据近代报道:正常人将胡椒0.1克含于口内而不咽下,测定用药前后的血压,共试24人,均能引起血压上升,收缩压平均升高13.1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18.1毫米汞柱,均于10~15分钟后复原。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忌吃胡椒。
10.不吃人参
人参,性温,味甘苦,为温补强壮剂,有助热上火之弊。当高血压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头昏头胀头痛、性情急躁、面红目赤之时,切勿食之。一般来说,凡高血压患者,没有气虚体弱之状,或体质尚佳者,皆不宜食。这也包括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病人,都当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