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是家庭常用的急救治疗方法之一。即用冰袋或冷湿毛巾敷于头额、颈后或病变部位皮肤上。主要目的是促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减轻张力较大肿块的疼痛,达到消肿止痛之功效。高热病人,敷于头额、颈后可降低体温、改善不适感。
冷敷有哪些主要作用呢?
止血:寒冷致使血管收缩,而起到止血作用。在止消化道出血时,间断喝些冰水,疗效远胜于一般止血药。又如外伤血肿,立即局部冰敷,可止血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
消肿:扭伤或挫伤后,由于小血管破裂,血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出现肿胀,肿胀压迫神经末梢还带来疼痛。而冷敷使血管收缩以阻断这一病理过程。待冷敷停止后,血液恢复正常时,受损部分机体已进行了修补及产生凝血,因而减轻了局部发青及肿胀。2-3天后再进行热敷,以促进瘀血的吸收,这是扭伤的最佳处理方法;
降温:冷可带走热量。遇到高热,一般退热药无效时,多求助于全身冷敷,其主要部位是头部、颈部、腋部、大腿根部、窝部等有大血管的部位。冷敷可用冷水、冰水、酒精等。冷敷对高热可谓是简单、安全、速效、经济的退热良方。
冷敷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时间不能持续过久,每敷20-30分钟应停一会再敷。
经常观察皮肤变化,10分钟一次,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麻木感应,表示静脉血淤积,应停止冷敷,否则会造成冻伤。
在全身冷敷中,若病人有寒战,脉搏变快,呼吸困难,面色改变时,应停止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