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水土是湿热型的水土,湿气比较大,尤其是四川盆地,湿气很大。那里生活的人需要吃麻和辣往外散。北方不是这样,北方天寒地冻的,这种寒气一进来,到了冬天,全身的阳气已经回到这个肠胃了,已经本身内在的阳气很足了,这时候再吃火锅,这里边热气就积攒特别多。
小孩子本身又是纯阳之体,这三方面和在一起,他那个热就得往外走,他就走到嘴上、耳朵上、眼睛上、皮肤上,就变成湿疹,如走到肺里就成了哮喘、咳嗽。
一般来讲,口唇色淡白为虚为寒,色红为实为热。口腔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之口疮;口内白屑成片,为鹅口疮。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鹅口疮和麻疹都需要即时送医院诊治。
口舌生疮或者糜烂,这就是胃火比较大。现在很多这种小孩,7、8岁的孩子经常长口疮,伸出舌头来,舌头上那个口疮面很大,孩子很痛苦。因为嘴里长了口疮,喝水有刺激,吃硬东西不行,吃饭都很受影响。
所以这一类凡是经常嘴里长口疮的孩子,体质都不好,都比较瘦弱,因为他吃不进饭。对这样体质的孩子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帮他调理好。
口疮、口臭可以用莲子心5克,佩兰10克,然后一起泡水。佩兰芳香辟秽,喝进去肠胃就通了,莲子心清心火,一清心火,一通脾胃就好了。
火一清了,口气自然也就清了,口疮也就没有了。所以说口气不是因为口腔的问题,用中医眼光看来,这个脾,脾开窍于口,他是与脾有关系,如有口疮和口气要先治脾胃,才能根治。
齿龈变化预兆疾病
在这里,先来了解下牙齿、牙龈与五脏的关系:
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龈为阳明经脉分布之处,属胃。故齿龈常反映肾与胃的病理变化。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
因为牙齿在往外顶的时候,实际上是把牙龈给挤开了。那么牙龈本身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胃经所过的地方,这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因此,小儿出牙的时候牙龈就特别容易上火,特别容易引起发热。
孩子在出牙的时候,他需要一些东西来刺激,来磨,这可以给他用一些磨牙棒,现在有做的很成熟得那种,就是用食物做成硬硬的磨牙食品。给牙齿一定的刺激,这样牙齿才能长得比较快。还有一些硬的食物,有些硬的面饼、火烧,都可以促进牙龈的上下咬合。
肾所主的就是牙齿,如果孩子长出来的牙齿晶莹剔透,骨质很致密,这就是肾气比较足的表现。如果孩子的牙齿又灰又黄,粗糙,那就是骨质不密,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两种问题,第一是缺钙,缺钙会导致这种情况,第二用中医的眼光看来是肾虚,需要用一些补肾的中药,帮助他把肾气补上来。还可以用扣齿的方法,多吃一些坚果,如黑芝麻,核桃仁等也都能补肾。
古人看这个孩子能不能健康地活下去,重点就看两个,一个是牙齿,一个头发,只要牙齿很致密,又很晶莹,然后头发又很柔顺,很黑、很亮的话,这种小孩的生命力就旺盛,就能养下去。因为古代医学不发达,儿童的死亡率很高。
古代用来给孩子补肾的方子就是六味地黄丸。有人说这不是给大人吃的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个方子最初的来源,就是谁发明的呢?是宋代的医家叫钱乙,他在《小儿药政直诀》里写的,这个药方是给纯阳之体的小孩补肾气的,不是给成年人吃的,后来,特别是近几年被炒作成成年人补肾的一种药物了。现在药盒上面好像都是给成人的药量,小孩子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